我眼中的创始人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创始人》,我是“前浪队”创始人之一,虽然人老了,但我们的心不能老。因为创始人最大的特点是他具有巨大的挑战能力,以及不怕牺牲自己的精神。

  创始人最大的能耐并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比别人能够吃苦——无论我们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有的创始人因为工作忙很少见孩子,孩子不知道喊他爸爸;有的创始人把所有的资产贷掉,也不能不给员工发工资;有的创始人团队瞬间天翻地覆,只剩下两三个人。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迎接挑战,这是我们创始人的特质,我们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创始人伟大就即愿意去尝试、去挑战。创始人的成功可以成就了一批人,我们的成功可以给别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这是创始人的特质。如果我们做一个普通的人,那我们不必面临挑战,可以按时上下班。但创始人是要去尝试,这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创始人都是成功者;即使我们失败了,也依然是一个成功者,因为我们为别人开辟了一条路。

  我和年轻人在一起,有快乐,但也有大家所没有看到的痛苦和矛盾。这个痛苦和矛盾就是我们的挑战。我们在默契的过程当中互相了解,因为我有不同的性格、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我们的思维也未必一样,因此产生矛盾是必然的。

  但我们在矛盾的碰撞当中可以获得成长。创始人分前浪后浪,但是我的心和后浪们是一样的,和他们在一起特别快乐,我没有觉得我比他们老,我能融入他们。

  很多人说我成功了,但我觉得我今天仅仅是个开始。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到头了。而只有不断迎接挑战,才能勇往直前,就像格力一样。在27年的时间我们做到1千多亿。1994年在全公司开会时,说未来我们格力能做到30万台的时候我们就很自豪了,但是现在格力做到5千万台了,所以一个人勇往直前是没有止境的。

  创始人在不同的时代会不同的目标和追求,当下互联网时代和过去传统时代完全不一样。我们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适应环境就是一个挑战。创始人最伟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挑战自己,而不是别人,这就是创始人可以成功的根本之处。

  创业的过程中,创始人做的事情很不相同,但创始人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这是必须要坚守的。我们创始,我们创造,我们成为一个伟大的创始人,是因为我们带动了一批人,而不是我们赢得了多少的利益、赚了多少钱。

  目前的创始人和过去的创始人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维和国家、社会是结合在一起的。格力创业27年,前21年我们给国家纳税只有200亿,后面5年时间超过了600亿,5年和21年时间比是4倍,它产生给国家做的贡献也是那21年的4倍。这就是我们创始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团队中来,后浪推前浪,把我这个前浪拍在沙滩上。这是一个历史规律。当我有一天离开这个舞台时,后浪能记住我们,那我就成功了。

  创始人跨行、跨领域去做事,最根本的是目的要清晰。曾经有人评价说格力电器的成功是因为专业化,格力电器现在做跨行做手机肯定成功不了,这句话是不完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专注,而不是专业化和多元化。空调行业原来有接近四五百家企业,专业做空调的很多企业都死了,因此专业化未必是成功之道,多元化也未必是必然失败。创业一定要专注把一件事做透。

  格力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很多人说这是片红海不要做了,我在想什么是红海?没有人用、没有人有需求的市场一定是红海,但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不是红海。此外,企业没有技术力量来支撑的市场肯定也是红海。格力选择做手机是因为我们考虑到未来的智能家居,如何让用户使用格力电器时可以感到更便利、更健康、更安全,这是格力当下将其纳入企业产品线时很重要的底线。如果产品不具备为用户安全、健康,例如做空气净化器,但没有解决雾霾问题,而使得雾霾更严重了。企业做产品时以他人健康为代价,或者破坏环境产生效益,这很不值当。

  格力在跨行业做产品时目的是很清晰的。第一,格力有一句广告叫“掌握核心科技”,它不像外界所认为的简单的空调组装,而是把背后支撑这个产品的所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格力在产业延伸上讲究纵向和横向的发展,譬如格力研发电机,但电机不仅空调要用,利用电机的领域非常多,那做电机是不是跨行业?并没有,它的后台是有技术支撑的;比如压缩机,以前我们只用于空调,现在把离芯、磁悬浮都用在里面了。因此跨界不是单一、简单地跨,而是你要有后力来支撑它。

  跨行的目的很重要,创业者选择创业行业如果只是因为有钱赚,那是不会成功的。格力跨行业是为了延续市场,为用户更多延伸。因此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例如格力跨界投资银隆汽车,这绝对是跨界,而且跨界非常大,但我必须选择它。

  原因投资银隆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新能源发展也是国家的战略,因此格力要改进入;第二,格力延伸其它产业推动的需要;如果格力收购银隆成功,那将为格力带来一个新的平台。格力做空调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老大,但汽车空调的市场一直没有打开,格力有产品有技术但这个行业很难进入。如果格力收购了银隆,就可以将格力的电机、模具、智能装备注入到汽车空调领域。格力如果收购成功银隆格力电器一年至少可以实现100多亿的增长。如果图安逸,我董明珠可以不去做。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国强企业强。如果一个国家不强,你企业做得再好就算到了国外也没有人能瞧得起你。比如一个非洲人说自己的企业做得很好,可信吗?格力的发展需要银隆这个桥梁,格力如果不投资,那银隆和格力就没有连接的纽带;第三,银隆需要注入企业文化,比如管理。虽然银隆有很好的技术,但却无法延展开,别人不了解它。另外银隆更缺资金,汽车投资大进大出,需要一两百亿的资金投进去,做出产品卖掉后才赚回来。空调不一样,空调几千块钱一台,投资的结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