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会没善待的只是老人吗?


 今天社会没善待的只是老人吗?

------一位年轻人看到武汉市到处是‘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年轻人,他说现在武汉市到处是‘善待老人’的宣传口号;本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怎样尊老爱老、让老人享受余生是一个社会话题。然而这应该是给老人提供精神生活舞台的社会,到处宣传好像是年轻人不善待老人。他说从孝顺的角度出发,善待老人的确是子女要身体力行。可是在一个不尊重人的社会,年轻人在外面受气或受委屈了还能回家善待老人吗?正因为如此,他说善待老人应该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年轻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应该善待所有人,这样所有人才有条件能善待老人。一个社会什么人都不善待,难道还能专门善待老人吗?

是啊!今天的中国社会心情舒畅的人还真的不多,因为现在的社会不仅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还是社会越来越不公。以在医院当护士来说,现在的大型医院里同样干护士工作的人其身份却大相径庭;有正式工的护士,人家什么待遇都是最高;有合同工的护士,人家的待遇那可就减半了;还有临时工的护士,则是干活最多而待遇最低的人。也就是说这临时工的护士不说是不是受到工作压力,就是这身份就叫她们憋气;如果再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受到批评,你能说这人回家去能对自己的父母亲孝顺吗?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个案,而是我们今天中国社会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这身份也叫年轻人难以善待老人呀。

除了身份不同外,我们今天的领导还有随心所欲处罚人的权力;比如说你即使是正式工,但因为得罪了领导;则领导也能随时安排你下岗,或者以末位淘汰考核的方法说你是末位而淘汰;从而使你能莫名其妙地失去工作。如当年我就是高高兴兴去上班,结果组织部门通知我下岗了;要知道我不仅是正式工,而且还是高级知识分子;此外还有民主党派身份,这应该是铁饭碗吧。可领导照样能以‘党委会投票的形式’决定你下岗,而且还是通知就必须离开武钢。要知道我们这全民所有制社会,下岗就意味着自谋出路;这就是从天堂直接下到地狱呀。试想这人能孝顺吗?因为自己的将来连生存都不知道,哪里还能有孝心去善待老人;这就是善待老人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因而我们社会竟然将‘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的确年轻人需要抽时间回家看看,因为老人们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嘘寒问暖。上行下效,你孝敬老人的一举一动则你的子女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等你将来变老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而让你感到温暖和舒心。但没有人知道这是体制内的事,因为体制外没有人执行这个制度;难道体制外还有发工资安排你回家看看的好事吗?如果遇到老人与年轻人都是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则生存更是大于回家看看;因为回家看看就意味着全家人饿肚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奇葩的社会。

我们同样知道要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如美国社会有专门组织老人买菜的专车,而且是专门接送老人到家。虽然我们社会不少超市也有接送专车;但却并不是专门的帮助老人的活动。再比如说我们经常见到老人颤栗地到银行排队,为什么?因为需要自己到银行取钱呀。所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更应体现在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的日常生活上;把关爱体现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公交车上让个座,医院银行排队时让老人优先;街头巷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些事看似微小,却正是老人所需。当然更重要的是多方举措为老人创造丰富文化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孤独老人病了谁管;根本没有组织渗透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至于利用各个社会组织、各种条件,培养老人的各种兴趣爱好;实际目前只是商业行为的人在办,根本没有社会福利机构让老人老有所乐或老有所为。

我们想知道如何使老人幸福,看看我们社会的老红军与老干部就全明白了;正因为如此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今天的中国人迫不及待地要当官;因为当官就意味着政府管到死,所以老了也幸福。如果不当官,则只能是子女的负担;这就是中国人传统的‘养儿为防老’观念再次出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然而当你没有为孩子留下什么时,你才知道‘养儿也不能防老’;因为儿子需要为生存而自谋出路呀。正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如此不公平,所以才产生出如此纠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