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人类启动了寻找“上帝”的工程
地球文明史的起源与延伸,始终没有离开从自然信息到人工信息不断进化这条线索,没有离开生命物面对各种信息刺激及其响应条件被增加被改善被扼杀的线索。生命物种为自己拥有比其他物种更多的响应条件才登上了生命进化以亿年来计的漫漫征途,并各自停在了某个进化阶梯上,最终,演化出了智慧的人。
在此一线索中,我们究竟看出了什么?看出这个星球上生命物诞生发展总过程经历了悬殊极大的三个阶段。
一是自然造就生命时期
自然造就生命时期的客观界定标准是:从宇宙黑洞剧烈扩张的第N次时间起源诞生炽热地球开始到地球完成为前智人物种获得近于智人基本机能构造的演变之后结束。简称为:从无生命开始到包括人科动物在内的灵长类生命物大量涌现结束。
那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其全部历程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炽热的地球只有单一机械运动即只有物理运动的阶段。此时无机物一统天下,物质唯一性。第二,渐冷的地球开始普及化学运动阶段。此时地球之上是无机物、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并存的“天下”,依然是物质唯一性。第三,生命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漫长演变阶段。最初的生命存在方式蛋白质出现,单细胞出现,原生物出现,水中植物动物、水陆两栖动物和陆地生命物种相继出现。
从此,生命物种开始了它生机勃勃又多灾多难的进化“大拉练”。伴随物种进化逐级攀登途中信息刺激条件与响应条件的演变,出现了生命物种多样化也形成了各种无机物、各种有机物、各种植物、动物等生命物种并存之局面。还是物质唯一性。
在地球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数十亿年演变中,没有上帝没有造物主,只有“信息与响应”交叉更迭地塑造着万物万象并尽可能使生命物种积累大自然应所赋予它们的响应条件。
自然造就生命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物种包括其后出现的类似于人科人属动物,它们在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构成的介质运动环节的巨大网络中均处于被动响应一切信息刺激的地位。生命物种的核心进化线索主要操纵在那些看不见的运动介质手中——是“小东西”在帮助更大的物质不停地传递些什么。
那些“小东西”或是在宇宙空间运动组成了隐秘无形的信息网,或在生命物体内运动或是两个生命之间传递的遗传信息,这些运动介质均属自然物;有的属于宇宙间散发辐射的微粒子所构成的自然力及其“场效应”中的介质流。地球从无生命到灵长类生命种群大量出现的阶段,被称之为“自然造就生命时期”。
那一时期,自然力带来的最显著成果是: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为前智人积累了自然界应所赋予的基本响应条件,包括响应某种信息刺激而自发站立起来、自发劳动的生理机能条件。其响应条件的形成和积累既是自然造就的更是被动响应的“幸运积累”;是以无数生命物被终止进化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在无数生命物种前赴后继的进化过程中才会出现的少数生命物种幸免于进化前途被终止的厄运,且必然要脱颖而出的演变结果也是最突出的演变成果。
在自然造就生命时期,生命物种的命运被信息与响应所主宰。它们没有意识,所能有的不过是面对可见物本能的条件反射和更多不知不觉的响应积累。当自然造就生命时期将结束时,朝着智人进化的部分人科动物的“劳动”现象正处在自发状态。
二是劳动再造人类时期
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的客观界定标准是:从地球上的智人种群或自发或自觉响应“劳动”的现象普遍发生起始,到近代人类在科学知识领域对可见可感的事物获得科学认识而结束。也可简称为:从劳动开始到牛顿物理学被完善的公元19世纪结束。
也是一个漫长的演变时期。据科学家测定人科人属动物基因变异时间节点,大约每400万年产生变异基因1%。按此推算,大致确认600万年前的人科人属动物一部分已经有了智人雏形,这预示着它们此后将缓慢进入从自发劳动史再到有记忆唤醒的自觉劳动史阶段。劳动再造人类的过程以不超过600万年史来计算,它不仅囊括有考古发现的距今数十万年前文明史发端之后的时间,且要上溯至更久远的无文明灯火照亮的黑暗而漫长的数百万年间。
有文字的人类史和无文字但有考古遗迹的文化史,其相互衔接可共同组成地球文明史。那么,无文明灯火的黑暗人类史究竟哪里去寻找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2期有篇文明史新论称:“农业——新石器——陶器三大技术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第一阶段,距今已超过1万年”。笔者的推论则是: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的发端与考古发现的最早文明史不可相提并论。人类劳动史应源自比农业更早的狩猎、捉鱼、采摘收藏、游牧和原始圈养。
(2015年2月加注:未终止进化的人科人属动物大脑在其缓慢进化中的那些本能表现即自发行为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源头;人脑记忆积累和记忆唤醒则是智人先祖自觉行为的开端。推测:藤缚、荆围、枝棍三大技术可超越考古发现数百万年。)
比如,把当天吃剩下的野羊用荆围“看住”留到来日享用,而被荆围的野羊就地啃吃地上的草——那种自发的“游牧”和“圈养”现象可以逐步发展成为自觉游牧和日常圈养。类似的也是堪称最原始的顺应自然物而改造自然物的“简陋劳动状态”,应该比掌握农业种植技术更容易、历史更漫长,且不可能给今人留下考古发现痕迹。这就是无文明灯火照亮的那段漫长的黑暗人类史。
当今考古发现能确认的人类文明史均是史前智人自发、简陋、非习惯养成和养成的劳动史为其奠定了使其后的自觉劳动可逐步留下考古痕迹的史前基础。如果自然造就生命时期以亿年来计,那么,劳动再造人类时期应以百万年、数百万年来计。
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超出了人与人情感交流范围,使人的感觉知觉企及深度广度获得扩展;劳动在情感语音基础上推动了劳动号子的产生和文字符号的创造,丰富了大脑记忆积累也提升了人脑思维功能,再经过代代遗传进化也无疑将增进直觉和自觉思维的深度敏度。
把这一时期总括起来判断,也就是人科人属动物中的一部分自我塑造智人形象的时期。当其积累了近于智人的自然响应条件后,它们开始自发完善自己、自觉提升自己、自我改造自己且自然而然增进了自身响应条件。在劳动再造人类时期,人类无意识被动响应自然介质传递依然普遍。但是,出现了两个明显变化。
一是劳动需要体格健壮,而响应体内信息刺激的性交配——那种对遗传信息的自然响应状况,已经被远古祖先渐因可见物,即下一代的不良状况所触动而醒悟。他们用“倒推法”将此判断为宜远亲婚配不可近亲交配并逐步隔离了此类不良信息遗传。类似因可见物产生的判断,涉及到远古祖先们许许多多生活领域。
此时,人科人属中的一部分“杰出物种”开始具备了有意识地隔离和回避某些有害介质传递的响应条件。反过来说,则是智人种群已经增进了有意识对有利信息刺激的响应条件。
二是劳动扩大了“见识”深度和范围,它使智人先祖从自发到自觉地扩展了对有利信息刺激的主动响应范围。随着劳动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人脑有了趋利避害的自觉意识。从此,迁徙生存成为人群之普遍现象,选择环境而安居的人越来越多。
随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开始由简陋单调向多样化转变;为可见物信息刺激和为直觉情感所引发的精神兴奋等信息刺激,又从罕见到频繁地不断推动智人的人性化追求趋于升级和变化。这一切,标志智人作为“人”的响应功能开始趋于完善。
因此判定劳动再造人类时期也是人科人属动物的一部分逐步摆脱单纯自发和被动响应自然介质传递的时期。其时,有意识的响应条件开始加速增进和积累,主动响应和选择响应的现象代代增进。其与“自然造就生命时期”相比较,信息与响应这个“上帝”对于人类进化进程所起的作用已然发生深刻而微妙的变化。
这一时期,“劳动人”作为大自然长期推动演变和进化的杰作,又经过他们的自我再造以及代代遗传,其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在与自然伟力控制其进化过程的比量关系上,显然不再处于“0”的位置。就是说已有较少一部分进化主动权被智人自己掌握。可类比的道理恰如现代人掌握自我命运和争取自我发展权的“人权问题”,同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演变出来的社会进步问题。
许多先哲在其著作中提到了人类在这一时期“改造大自然”的活动。笔者认为,那是夸大了智人先祖的作用。
在劳动再造人类时期,人是在改造自己而不是在改造大自然。这里需要界定的关键问题是以往哲学中谈到“改造自然物”的劳动能否等同于“改造大自然”?若是,那就是一种误解。在劳动再造人类时期,智人为争取基本生存条件之改善和自我生命之延续而劳动,始终是绝大多数智人祖先改造自然物的主流意识。
其中,虽然包含了为改善生存条件把自然物改造成工具、把野生动物改造成家畜家禽或者把大自然某块地皮挪一挪,但其对自然力来说不过是给她搔搔痒。那时的科学还不发达,没有人能想到应该把卫星发射到天上去,更没有人生活好了愿意花一千万美元买张“宇宙门票”去到太空溜一圈。其间,某些城市的兴起、某些引渠灌溉、某些毁林开荒,那谈不上是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若有动错了地球地皮的现象,不久就会看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
不过,那一时期“劳动人”真的把自己改造得像个人样了!
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的最显著成果是智人种群对自身和外界信息的响应条件达到了对可见可感事物均能产生明确认识的较高水准。牛顿物理学的发展和完善是这一时期最顶峰的衡量标准。物理学三大定律是人脑响应物质世界可见物并产生直觉灵感和自觉逻辑思维的成果,是人的响应条件发展到此一阶段里程碑式的标志。那些科学成果,代表了智人整体主要依靠直观感觉针对可感物而劳动、而实践、而经验、而观察、而产生直觉和自觉思维运动所凝成的智慧结晶。此间,牛顿曾赢得过地球人整整半个世纪的敬仰。
在此一漫长阶段中自然界变化极其缓慢。地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低声轻吟田园之歌,重复着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的更替。人们看不出广袤大地上那山那水究竟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那正如歌曲所唱:“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篱笆墙的影子还是那么长。”只有人不是那个人了!这一时期最大变化是人!
到了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的末期,近代人已开始响应感官感觉不能直接感知的某些超出知觉范围的物质信息——包括之前因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而迷信而信奉的那位“上帝”的精神和意志——料是判断失误错把看不见的信息与响应想成上帝。
此时智人基于感官感觉条件和原始科技手段所展开的针对“知觉以外”的初步探索活动已显露出向宏观和微观两极迈出一小步的创新幼芽和初步成果。比如有关化学分子和某些细菌的发现,有关宇宙天体运行的远望观察和自觉的逻辑推导。但那时还不能说这是地球人向感觉知觉以外的物质世界全面进军的开始。
三是人类改造自然时期
人类改造自然时期的客观界定标准是:从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科学成果酝酿及至相继诞生开始直到今天仍没有结束。时间点简称为:从相对论开始,到如今没结束。
此间仅仅过去不足百年。“相对论”作为现代人对离开人的知觉的“外在世界”的物质信息的直觉响应和自觉逻辑思维成果,显著超越了感官感觉的响应范围。以这种进化的脑功能来论:它是开启了现代人脑迈向新纪元的一个辉煌而伟大的起点!
也恰恰是从此一时间点开始,智人种群对科学实验仪器的发明和创造开始全面加速。究其原因,是大批科学家都有接近于爱因斯坦大脑的响应条件,他们读懂了相对论,同样对知觉以外的物质世界奥秘产生积极响应。目的,则是因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个别思维成果被证实之后,便更加充满信心地相信那个离开人的知觉的“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所以要用物质条件来支持和证实人脑直觉和自觉逻辑思维已经把握的遥远的天外和神秘的微观。
可否说是相对论推动了射电望远镜、高倍显微镜和高能物理对撞机等伸向人的知觉以外的高科技仪器的研究和发明?当然可以。反应迅速和探索有力的科研例证当属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相对论发表10多年之后的创举。1929年,哈勃根据相对论思想重新研究了前人测量星系的一大堆历史资料后,他也认可远星系光谱线的颜色要比近星系稍红。于是用当时的仪器仔细观察光谱红移现象,由此证实:星系离地球越远光谱红移越显。于是全球唱响著名的“哈勃定律”——“红移”明显的星系是距离地球更远的星系。
继此后不久,广义相对论所猜想的“三大效应”等科学理论被多国科学家陆续采用各自科研仪器所证实。
相对论诞生前后,智人脑普遍发生两种质的变化:一是通过直觉逻辑、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综合运用,思维响应范围已抵达物质世界遥远的宏观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领域。二是各国开始主动利用高科技研究手段以进一步延伸地球人的感官和大脑功能。对这两种质的变化应该称之为:是一个了不起的转折点。
问苍穹大地究竟谁在控制星球和万物?谁在掌控地球人命运?是上帝还是堪称“上帝”的运动介质?现代人脑思维迈向宏观与微观前沿领域之探索,难道不是启动了寻找“上帝”、认识“上帝”、顺应“上帝”和拥抱“上帝”的声势浩大工程!
也是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物质世界的介质运动环节给予现代人带来的种种疑惑以及它所蕴藏的无数个奥秘,正在被一个一个揭开。爱因斯坦大脑的响应条件代表了现代人最优秀的思维响应功能,也是人类整体自有文明史以来响应各种人工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信息刺激不断完善脑生化机能所构造的脑功能。
进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明显看出不同于此前近代人、古代人、远古人完全用感官探索未知的智人脑,是被增进和提升的脑功能、是有质的变化的人脑功能。虽然优先表现在爱因斯坦身上,但也标志着人类整体脑功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才称为人类改造自然时期而对20世纪到来前的那些“改造自然”的活动那么轻描、那么淡写、那么不予慷慨赞许呢?因为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只给人以浓笔重彩等于对大自然的轻描淡写,而大自然伟力容不得轻描淡写。
第一,从长远的观察视角看,科学发展须适应全面发展观。有优秀响应能力的人脑应该不赞成把地球表面的地皮翻个面,为了取用地下物质把地球扒个大坑又钻个窟窿再把自然面貌加工成人工地貌,这就称之为“改造自然”。那样的“改造”迟早要被大自然加倍报复,回头一算等于“0”。物质世界所造就的自然生态能不改变的最好不要改变,不得不改变的则要顺地利而改变。所谓移山填水、造地筑城、掏井采矿,不是衡量人类改造自然的指标。
第二,不论是宇宙宏观或神秘微观,其真正能控制地球、操纵人类、掌控一切自然面貌的是什么?不是山,不是水,不是星星和银河,而是被宇宙当作“中介”的那些看不见的运动介质。包括人类年年遭遇的洪水干旱在内,谁又能说不是那些“小东西”在帮助太阳月亮的引力传递些什么?所以,改造自然首先要发现和利用介质运动环节,只有发现它们,活捉它们,改造它们,利用它们,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巨变,给地球和自然生态带来福音。
算一算,自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至今不过百年,地球人探索离开知觉的“外在世界”不过刚刚起步,科学家们面对微观物质运动领域所猜想到的知觉以外的那些“小东西”仅仅数百余种,而已经捉住的“小东西”只不过60多种(截至书稿时间),其中有一种不过是逼近真相的验证,至今没有捕获它的“真身”。
然而再从另一角度审视:在此不到百年里,现代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和顺应自然的能力,以及改变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能力,是否远远超过了“劳动再造人类时期”大约数百万年的功勋积累?是否也远远超过了爱因斯坦当初的想象力?
这不足百年的历史是人类面对大自然于局部“反客为主”的新起点,是地球人寻找“上帝”、活捉“上帝”、认识“上帝”和顺应“上帝”运动规律的新起点,是现代人尊重微观领域介质运动环节启动人工信息方法改造自然并创造新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