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7


 

  2017年,关于创业、关于消费升级、关于投资领域,关于所有你关心的事,吴老师将会做出哪些预测和展望呢?

  本文整理自吴晓波频道。

  预见2017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名词:舒适感。

  有一个新闻客户端,知道你喜欢什么东西,并且不断向你推荐你喜欢的东西,这时你会感到非常舒服,但也是你要警惕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拒绝舒适感,拒绝之后会很焦虑,产生不适感。有了不适感,你才会愤怒,才会反抗。

  2017年很可能是让你产生不适感的年份,这是好事儿。我们会面临一个非常陌生的年份,甚至比2016年更让我们陌生,这份陌生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7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1新锐中产渐成主流

  我们对2016年的第一个预见是中产消费元年的到来,这件事在2016年变成了现实。我认为2017年它会由元年的萌芽状态渐渐成为主流,这个主流不仅仅是消费、产品方面的变化,它有可能是橄榄形中间的数以亿级的中产阶级的扩大。

  当这些人不断增加时,这个社会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观,它会改变什么呢?会改变审美,会改变价值观,会改变这个国家很多的公共问题,甚至改变我们对“公平”这两个字的理解。当新锐中产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时,中国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今天我们这个国家,在主流社会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龄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认为要理解2017年的中国,就要来了解统治中国社会的这四类人。

  60后已经从中国产业经济的创业一线大规模退出,这是一件让人很纠结的事。中国20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53岁,集中出生在1963年,在互联网行业、信息行业中,他们是最焦虑的群体。2017年他们会退出一线舞台,交给80、90后,成为80、90后的投资者。

  他们是未来投资的主力人群,因此60后的投资观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情。

  对于70后,我们要关注的是消费观。今天中国的汽车、服装、娱乐、电影,很多观念是由70后主导的。

  而对于80后呢,要关注的是80后的审美观。80后正慢慢走到舞台的中央,他们现在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中层干部主力人群,所以他们的审美观在定义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中国的消费是什么。

  再来就是90后,90后是中国过去100年以来第一批在和平时代和物质丰裕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成长在一个互联网化时代。他们成为未来中国消费的反叛力量。

  这些人,他们的家庭构成了今天中国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投资观、消费观、审美观和叛逆观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2工匠精神再造国货

  2017年,随着消费升级,工匠精神将再造国货。

  我们在研究经济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景象,什么时候一个国家的国民开始要穿自己的服装,买一把中国人自己做的雨伞,喝中国人自己的茶叶,用中国人自己的杯子,穿中国人自己的衬衫?

  这些工匠精神怎么出现?美国、日本各个国家都一样,当中产阶级成为消费主力的时候,国民本土文化崛起,国民自信心崛起,就需要有本土文化的商品。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供给就发生了。

  这么多年,中国制造业者、企业家,长期以来认为模仿是最大的成功,把国外的电影、国外的衣服、国外的家电拍回来,用最低的成本、最大的规模制造出来。很长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没有为本土创新买单的意愿,而这一切在今天发生了变化。

  同时,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整个金字塔式的环境解构的过程,是消费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2017年中国大型企业、大众品牌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同时一些愿意为内容、产品付出努力的人将成为中国新的一批企业家。

  他们不再是规模很大的企业,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生产和制造不再是性价比模式,而是性能比模式。其实我不知道他们能走多远,能做多大,能坚持多久,有没有人会成为独角兽,有没有人会在两年后破产,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我要支持他们,因为他们是产业转型的未来,他们用和父辈不一样的方式制造这条围巾、这件衬衫、这双皮鞋。他们用他们的方式重新让所处行业感到非常不舒服,他们都是叛逆者。

  年轻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告别大师们,我们把他们定义为新匠人。这些人一定不是回到传统中,而是用新的工艺、新的审美、新的技术,重新完成变革。

  3跨境并购倍级增长

  今年5月份我带了150个企业家去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在有一个名词叫“德国工业4.0”,我们看到柔性的生产线、新的传感技术、智能化的车间。明年我们还会带500个人继续去看西门子的工厂以及奔驰的工厂。

  我比那些企业家晚到了两天,下飞机后导游来接我,第一句话是:吴老师,我们已经有两个团员要买德国工厂了。

  我跟驻德大使馆的领导打电话,问2016年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案增加了多少。“增加了3倍”——这是未来几年慢慢成为主流的景象。因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真实,我们有超过14亿的消费人口,1亿的中产阶级。

  整个产业转型建立在消费升级的前提下,所以未来我们会成为全球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升级最大的试验场。当我们有强大的消费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人民币泡沫化红利到全世界抢购最好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

  我想我们不会像日本人一样买一些标志物,我们会以中小企业为主,以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家庭为主,以更渗透的方式到发达国家去买他们的金融资产、技术资产、实业资产。这在2017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4人工智能穿透产业

  我们认为2017年人工智能会有发展。

  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则新闻,阿尔法狗战胜了韩国的围棋冠军。但是我们会说这个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如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年我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腾讯传》,念一段文字给大家听。

  念得好不好?我如果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机器念的呢?这是一家中国的语音技术公司向我要了十个小时的演讲内容,然后让机器深度学习,用我的声音念出了这段文字。

  这是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生活的一个非常小的应用,这些应用已经慢慢地在向各个行业渗透。

  今年年初我们在深圳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把自己叫做金融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原来有2400人,做P2P,做互联网金融销售。我去的时候有多少人呢,400个人,砍掉了2000人,但是在过去十个月里发展了500万用户,做了200多亿的贷款余额。

  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方式,把你的名字、一些信息告诉他们,机器可以在两分钟之内认定能不能贷款给你30万。

  所以,在2017年,人工智能会以比我们想的更快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穿透我们的产业。

  5资本市场频繁换壳

  在资本市场,2017年会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年份。

  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暴涨给了中央政府极大的警惕,2017年年底会召开十九大,所以整个2017年中国的政治、经济、舆论都将以稳定为第一前提。

  因此不动产市场在2017年会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不可能出现类似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上半年的暴涨行情。资金会去哪里呢?会进入股票市场。二级市场中好的公司,或有重组价值的公司将成为重要的争夺目标。

  对于机构资金来讲,无论私募基金还是社保基金都很充裕。但在资本市场以外,无论实体经济还是服务行业仍然处在水深火热的转型当中,所以大规模的资金缺少好的标的物,他们一定会找到一个相对确定的目标,哪怕它是一个壳。

  2017年,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我认为险资会入市,跟它一起进去的还有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甚至国家的主权基金。

  同时,在资本不断进入上市公司的前提下,中国现在的3000家上市公司,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传统没落的、处在一个非常不适状态下的资产,他们将利用2017年的资产荒和资金入市完成改造。

  这个过程会比较野蛮、血腥,很可能充满种种灰色交易。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行业状况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衍生工具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会愿意在中国本土上市。

  在这些投资、转型、买壳和新的规范调整过程中,2017年资本市场会比2016年表现得更加活跃。

  6理财恐慌持续蔓延

  中国转型仍然非常艰难,我认为2017年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破产倒闭的状况会持续。

  外贸公司,如果没有办法跟新的跨境电商模式嫁接,那特朗普上任会对中国的外贸造成冲击,外贸将继续处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中。

  为了完成这次空前的产业转型,中央政府仍然会做两件事,第一是会继续通过PPP的方式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维持6.5%以上的GDP增长。第二是继续容忍货币的“量化宽松”。

  中国企业中的20%将引领这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升级,80%的企业仍会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状态下。

  如果这些事情在2017年成为现实的话,就意味着2017年中国家庭贫富悬殊继续拉大。所以2017年可能会出现理财的恐慌,中产阶级不知道买什么资产,眼睁睁看着货币贬值。

  7新型垄断挑战公平

  我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有两个非常重大的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我们要通过年轻人、工匠精神、广大的中小企业完成这一次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一次代价非常大,但我认为成功概率很高的转型。

  第二个主题是公平,历史永远在发展和公平中摇摆。

  互联网经济作为一个让社会变形的普适化经济,在各行各业都引发变化。但我们一方面看到互联网、新技术的力量把旧的商业模式彻底推翻,另一方面又看到新型的垄断。

  又如,中国允许发片公司和影院合为一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人可以控制影院的屏幕数和电影的上映速度,这就在中国影视市场诞生了垄断。垄断产生之后,垄断者发一些烂片填充到我们的时间当中,中国的电影创新就被扼杀了。

  很可惜在中国过去这些年里,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监督能力被破坏了。《东方早报》将在2017的第一天停刊,它是最早报道三聚氰氨的媒体,今后谁给我们报道三聚氰氨?

  成为新中产的标志并不是拥有多少钱。你的家庭资产仅仅是你成为中产阶级的前提,成为合格的中产阶级需要对中国的公共事务表达态度和立场,为这个社会的公平奉献我们的力量,这是我们社会稳定、健康和理性发展的前提。

  所以我认为,2017年以后,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崛起,反对垄断和对公平舆论环境的重新定义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8全球通缩政经动荡

  2017年,全球仍然在一个通缩的环境下,反全球化的景象会继续蔓延。

  法国、德国将要改选,2017年是欧洲动荡的观察点。美国的特朗普当选第一年,会在欧洲做什么?会对中国做什么?而在2017年年底,我们的政府也面临换届。欧洲、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全球会在通货紧缩和反全球化的状态下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

  各位会发现,每一年都会出现很多令人焦虑不安的事情,但是我们每年12月底还是会来到这个舞台预见下一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它会在不断的不适应和变化中迎接新的可能性。

  大家还记得在去年年终秀演讲幻灯片上的最后六个字吗?“风很大,一起上。”我们在2015年看到了互联网+,看到了传统制造业遭到互联网经济和新经济的巨大冲击。2015年底,中国的制造业者、企业家做好了面对变革的准备,但是一年过后我们发觉,变革仍然会从出人意料的方向袭来,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部分被不确定性改变。

  2017年这样的景象仍然会发生。所以我们仍要做好准备,保持理性的状态,用积极向上、健康,甚至带有一点快乐的心情向新的一年迈进。

  附:吴晓波《2017年,钱会到哪儿?

  2016年,资金泡沫像猴子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财小本本,上面有两个门类,一个叫职务性收入,一个叫财产性收入。每年年底,我们都会拿出这个小本本偷偷地看,在过去的一年里,老板给我们发了多少的工资,叫做职务性收入,我们通过主动理财获得了多少收入,叫做财产性收入。

  我来猜一下,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通过财产性收入获得了多少的增加。

  如果你在2016年买了房子的话,挺高兴的,这个指数是上涨的。然后你把人民币换成美金的话,也挺高兴的。如果你炒股票的话呢,今年上半年你可能不高兴,1到6月份深沪两只平均跌了17%,如果下半年的话,你可能会偷偷的乐,特别是如果你打到了几个新股的话,那可能更加要感谢党和政府了。如果你在2016年买了基金的话,总体上,你可能是不高兴的。这就是2016年的基本情况,资金泡沫像猴子一样的,在楼市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上不断地蹦跳。

  我原来不是股神,我原来是股神经病 中国的这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是从2014年开始的。从这一年的三季度以后,我们进入到了一个降息周期。在2014年的三季度,到2015年的二季度之前,资金主要在股票市场里。他从1700多点涨到了五千多点,很多人认为自己都是一个股神。然后到了2015年6月以后,两个月里深沪两市跌掉了46%,突然发觉说,唉呀,我原来不是股神,我原来是股神经病。

  接着,资金的泡沫迅速的由股市进入到了楼市。在深圳厦门等城市的带领下,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进入到了一个飙涨的周期。到了2016年的二季度以后,各个城市纷纷推出了限购限贷的政策,结果资金又被赶到了另外两个地方。

  一个叫做股市。2016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了一个偷偷漫涨的小慢牛,另外,资金进入到了大众期货市场。在过去的半年里,铁矿石螺纹钢等价格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50%。焦炭的累计涨幅接近了50%,出现了一波剧烈的行情波动。

  2017年,钱会到哪儿?

  在接下来很快到来的2017年,钱会到哪去呢?大家普遍认为,在2017年,至少在上半年,各个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主流方向不会被改变,那么钱很可能继续的被推往A股市场。

  这两天,我在看一些证券机构的明年预测。他们普遍认为,2017年A股对资金的吸引能力将会增强。他们认为,全部A股,2017年的盈利增速会从2016年的4.4%上升到8%。而与此同时,居民对房地产增量配置将下降,规模预计会从2016年的23.7%下降到9.7%左右。

  那么,如果这一景象成为事实的话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他就意味着2017年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和泡沫化程度会高于2016年,因为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他会直接刺激五十多个领域实体经济的复苏和成长。但是如果它进入到资本市场,特别是进入到A股市场的话,他有可能会出现纯粹的投机性空转,而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则不会那么的直接。

  很多在A股市场,散户都有一个感慨。即便在股市上涨的牛市行情中,大家赚到的大多还是一个高兴和预期,而不是真金白银,就是说炒股在中国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就在几天前,证监会的刘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我们在2017年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慢牛或者快牛的行情,而是更多的希望一些实质性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反哺效应能够逐渐的被呈现出来,这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中国走出资产泡沫,实体荒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