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剂的阻垢机理


       为了研究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研究了碳酸钙垢的生成、控制及溶解.目前,研究较多且较常用的阻垢机理有络合增溶、凝聚分散、晶格畸变等.络合增溶主要用于中低硬度水,凝聚分散主要应用于中高硬度水,晶格畸变主要用于高硬高垢水。

在研究某些聚合物对碳酸钙沉积的抑制作用时,研究人员经常发现这些聚合物的加入会改变碳酸钙的结晶习性,不仅改变其晶体形状、形态,还会改变其晶形.RIGER J等人采用时间和空间高分辨的x.射线显微镜跟踪碳酸钙的结晶过程,认为碳酸钙在结晶时,首先形成无定形的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可以溶解后重新结晶,也可以进一步转变为六方球方解石,最后形成热力学稳定的方解石.当有聚天冬氨酸存在时,如果阻垢剂能完全覆盖在这些球状微粒表面,就可使其稳定在溶液中达到阻垢的目的;如果覆盖不完全,则这些微粒就会溶解后再结晶.

但是,MUELLER E等人通过环境电子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在聚天冬氨酸存在时形成的晶体相对空白实验形成的晶体从外观上看又圆又小。而且没有棱角.沉积颗粒形状与晶体晶形往往有联系,若实验时间足够长时(40100h),得到的沉积物的量几乎与空白时相同,这说明晶体生长受动力学控制.由此看来,上述被认可的机理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而且目前对于百分之百阻垢的现象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