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交割魔咒的成因背后涉嫌市场操纵


     中国股市有一个期指交割魔咒,也叫到期日效应,也就是在期指交割日当天,消息面比较多变,各种传闻也较多,现货市场和期指市场容易出现突然性的较大波动,对应中国以下跌居多,这其中有何玄机呢?或者说隐藏着啥见不得人的东西呢?

 
JARRO从到期日效应研究认为金融衍生品上市是市场操纵的必要条件,投资者在金融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互配合,就可能会成功的对市场交易价格进行控制或者操纵,并指出到期日效应就是市场投机者操纵市场所导致,并且越是临近到期日,投资者通过金融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配合交易就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另外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品的标的证券在到期日存在价格操纵现象,尤其是在到期日收盘前的短暂时间内操纵价格现象更为突出,到期日效应更为明显。
   2013年12月20日14点57分至15点,沪深尾市出现突然下挫,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7只权重股发生异动,其中6只触及跌停。证监会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称,异动发生后,证监会和相关交易所即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初步排查和分析。根据沪深交易所监测,异动的主要原因是瑞银、花旗、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马丁可利等4家QFII对以上股票集中操作所致。据统计,尾市3分钟,4家QFII合计买入1.2亿元,卖出6.8亿元。更进一步的调查显示,4家QFII的操作,与新华富时A50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调整密切相关。
 虽然证监会没有认定有关各方涉嫌期指操纵牟利,但期指交割日魔咒再次显灵,而且成为一个典型,让投资者铭记于心。
 就期指交易而言,分为套保交易和投机交易,美国市场中期货市场80%是机构投资者,持仓中80%被机构持有,日本是90%,主要是套保为主,而韩国以投资者居多。我国是以个人投资者居多,2010年12月底,我国沪深300期货交易资金总规模达到605亿元,个人投资者资金占487亿元,开户数60937户,个人投资者59812户,套保持仓不多,以纯粹投机持仓居多,因此期指交易更多的是投机成分。
  既然是投机,玩的就是一种金钱游戏, 讲究立即赚钱、快速赚钱、大量赚钱,对于金融游戏玩家来说,问题不在于游戏规则是不是公平、是不是合法。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赚多少、赚多快以及被抓住的概率有多大。而中国由于法制不健全,投机盛行,市场操纵盛行,期指交易作为高杠杆工具成为投机者的乐园。
  期指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我国正常交易是实施12%保证金,对应就是8.3倍杠杆,是一种高杠杆金融衍生品,也就是说指数每上涨1%或下跌1%,期指交易就放大到上涨8.3%或者下跌8.3%,风险较大收益巨大,因此在期指交割日当天多空双方博弈就会更加强烈一点,做空者散播利空消息,妄图打压股指牟利,做多者散播利好消息,妄图做多牟利,多方获胜,意味着实现双面盈利,买进股票盈利,又通过高杠杆期指多单获利,而做空者卖出股票出现亏损,但如果并用融券卖出也可以实施双面盈利,通过空单杠杆8.3倍也可以获得相当高的盈利。因此交割日魔咒总是屡屡上演。
  就中国而言,由于扩容没有底线,市场存量资金总是少得可怜,加上投资习惯使然,作为沪深300标的股都属于强周期性的大盘股和超级大盘股,大资金一直泛人问津,股价走势总是低迷不振,上涨很难,下跌容易,因此市场操纵者很难做多盈利,总是通过打压现货市场做空牟利,自从10年4月份推出股指期货以后,上证综指可以说跌多涨少,经过六年发展,世界主要股市都在创出新高,上证指数依然不及当初指数,陷入多年的熊市,让投资者非常受伤,股指期货也成为了市场下跌的元凶,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市场反对期指交易的声音一直存在,尤其是15年下半年暴跌,期指交易更是成为暴跌的出气筒,要求关停期指交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终被打成残废,并出现了两桶油魔咒,确实市场有投机者利用两桶油效应操纵期指牟利,投机者通过拉抬或者打压两桶油,制造恐慌心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期指交易出现以后,沪深300指数跌跌不休,投资者伤痕累累,既然股指期货已经让沪深300指数标的股已经丧失价值发现功能,成为投机者做空的利器,缺少甚至丧失了长期持股价值,那么市场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炒作题材股绩差股各种壳资源,搞得市场出现两个极端,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大盘股估值越来越便宜,目前银行整体市盈率5.28倍,而创业板整体市盈率高达78.08倍,是银行的14倍左右,这样的估值差是世界罕见的,美国纳斯达克大约28倍,标普指数不到20倍,两者相差无几。如果全部归咎于股指期货可能有人不服气,认为有投资习惯和标的股本身因素,但是与期指套利投机存有难以分割的关系,这一点恐怕不得不承认。
  期指交易本身没有错,到了中国成为做空者的利器,让价值投资者遭殃,让市场投机者获利,就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没有跟上,成为投机者市场操纵者的乐园,因此市场反对期指交易也是有客观道理的,在中国很多事情不能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的运作方式,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关于市场操纵行为,国外研究者分为基于行为的操纵、基于信息的操纵和基于交易的操纵。行为操纵是指没有通过交易过程而实行的操纵,例如在市场中通过对资产进行囤积发布虚假信息等交易行为以外的行动去改变资产预测值,从中获取收益的行为,其中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和传播流言是基于行动的主要操纵方式,主要模式又是庄家上市公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共同操纵。所以期指交割日当天各种消息满天飞,难以分清真假,比如受海外投资巨亏的影响,某证券公司龙头企业在12年8月接近跌停。而13年则是通过股票交易导致市场暴跌,如果市场操纵成立则是行为操纵的典型,但实际上不被证监会认定,自然无话可说,在期指交割日两桶油的异动更说明市场操纵嫌疑的难以洗清。期指交割日当天异常走势以下跌居多说明期指交易对股指冲击客观存在。
 就期货交易市场而言,更应该高度关注跨市场操纵, 股票市场期货和现货市场跨市场操纵主要特点在于操纵者事先先建立或持有一定的期指仓位,然后利用自己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来操纵股票现货市场价格,衍生品仓位通过杠杆机制来放大效应,获得更多利润,或者操纵者通过操纵期指,使其偏离合理定价区间的短暂行情,然后再在股票现货市场获得利润。
  期指交割魔咒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投机行为,一种市场操纵行为,现在又推陈出新涉嫌跨市场操纵,证监会也充分认识到期指交易的跨市场操纵问题,但是就目前法律体系而言,还没有针对跨市场操纵的具体详细规定,要查出严惩谈何容易,股灾已经过去一年有余,查实做空套利者并不多,更别说有多少跨市场操纵被查实,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就是要尽快出台跨市场操纵获利的专门规定,划定一个红线出来,从单纯持仓总量来区分是正常投机还是对冲还是刻意做空,其次是根据交易时段来判定,因为投机可能更喜爱早盘或者尾盘偷袭。三是持仓多空单变化与现货市场交易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有跨市场操纵嫌疑。四是在期指交割日对各种传闻谣言进行更加严格监管和严厉打击。
 备注JARRO等研究资料来自于一篇专业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