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是房子越多越好呀!
----一位朋友的爱人这次暑假外出旅游归来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遇到一位朋友,他说他爱人这次暑假旅游归来就在他面前埋怨;说她的同学找了个有本事的爱人,就是在全国几个旅游点都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她们这次几个同学旅游根本没有住酒店。他爱人说这同学的爱人是个官员,目光远大;好几处住房都是第一批开发就买的。正因为如此,这位官员在三亚/深圳/厦门/温州/浦东/宁波/威海等地都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她们这些同学就顺着这线路旅游了一圈,又经济有快乐。因为到了那里就如同自己在家一样,大家出去买当地的土特色来弄;所以才会是又经济又吃了特产。他爱人说这大家沾光,就因为她同学有眼光;因为找了一个不腐败而且还有投资眼光的爱人,所以这些医科大学的同学都羡慕这位同学;因为敢在全国这么多旅游点买房的人实际并不多。
我们知道住房改革本来是希望改革住房不正之风,使老百姓的住房更加公平;然而改革后的商品房不仅老百姓买不起,就是当年的官员也只能看。正因为如此,所以商品房最开始实际只是最先富起来的第一批老板与港台老板的商品;所以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位我认识的台湾老板就在全国各大城市买房。当时我很不理解,问他买这么多房干啥;他说将来自己企业发展了,总是要面向这些城市。自己买房把这当成酒店,实际比住酒店便宜。由于我那时根本就不敢想商品房,所以也就没有这个远见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不少台湾老板买房实际是为了在大陆包二奶。也正因为这刺激了我们社会的官员,从而出现了中国社会各级官员的收入快速与国际最高水平对接的改革;当官员的年收入超过百万后,到处买商品房又成为了共同的境况;就如同铁道部系统各单位当年不是只有厅级领导才能分配北京的住房吗,要知道着可是铁道部集中开发的商品房呀。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官员开始了各种途径买房的时代;当年刘志军不是拥有334套住房吗,而且还是被法院认定为不是腐败的产物。也正是因为开启了官员全国到处买房的时代,所以大小官员都能在全国买房;当然官员自己也在创新,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各级官员再也不包二奶了;因为养情人是中国官员的专利。
看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城市与农村都已样;那就是权贵们不仅在当地拥有豪华住房,而且还在全国到处买房。相反老百姓不仅在自己的户口处没有住房,更没有钱买商品房;如下岗人员,原来单位的福利与特权房彻底与自己没有关系了;而商品房更是望尘莫及,因为下岗人员连生存都困难;难道他们还能买得起商品房吗?如我被武钢强制下岗后,正赶上武钢的住房改革;结果在职人员除了原来居住的福利
房象征性的交点钱外成商品房了,而且还集资买单位的特权房。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在职的武钢人最少能有两套住房;而我这在武钢被分房小组定义的无房户竟然还是无房,因为武钢不管下岗人员的住房。要知道我下岗后还是在民营企业做高管都买不起商品房,那做保安与保洁的下岗人员他们还能买得起商品房吗?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下岗人员只能寄希望自己居住的区域拆迁;因为这是城市下岗人员唯一能改善住房的途径。后来发现农村也是如此,那些贫困农民同样是在当地居住破旧的住房;一样无法买城市的商品房。所以中国大地上的住房两极分化,拥有商品房的人则住房越来越多;如我有位同学仅仅因为是某单位负责人,人家竟然被送的住房就有六套;再加上单位福利房与特权房,他没有花一分钱就有八套住房。后来他家的钱花不完,于是为了花钱而在全国到处买房;他爱人说只有买北京的住房的确动了血本,而其它地方的住房都是轻易到手的。再后来他那在美国工作的儿子回来埋怨他们为国家做贡献,说每个月这房产税就不少;谁知他妈妈告诉他,这些房没有一处收房产税;而且没有住人的住房连物业费也不交。可如果将北京的住房卖了,他儿子能用这钱在美国买三套住房;而且还是越来越增值的商品。按照这样的发展,是不是每个中国人即使拥有一百套住房也不够;因为我们全国多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