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三则》


    《登山三则》
       一:《登和尚山》
是年五月二十一日,携来沈空干校同班好友平壤、多梧、淑胜、锐波登上辽东半岛最高峰的和尚山。西望复州湾,东濒东海。山上陆、海、空三军战士共营房、同食堂,担负任务不同,各司其职;极目远眺,哈大公路、沈大铁路、世界著名鲶鱼湾油港尽收眼底。真好兴致,于是崖当纸石作笔划上几句。
       邀来战友喜攀登,跃上颠峰拂祥云。
       迎风深壑藏冰雪,向阳绝壁扎军营。
       唐王东征遗古迹,倭寇侵华留弹痕。
       千里乌龙迎远客,一条巨臂携友人。
       尽将辽南收眼底,侧耳喜听凯歌声。
1978/05/21
 
 
 
 
二:登泰山有感
史载自始皇封禅始,历朝帝王都要祭拜。而封禅者,须治得天下太平、国家昌盛的伟业,功高德显的帝王,才能举办这项国家大典。中国古代帝王众多,但真正举行封禅的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足见封禅确实是旷世大典。在封建专制时代,尽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众口一词的舆论面前,大多不敢轻言封禅,使得泰山是那样地可望而不可及。作为中华五岳,泰山一不是最高,二不是最险,三不是最美,四不是华夏中心。然而,她幸运地得到历朝帝王的祭拜、封禅,便产生“一山独尊”的现象,作为五岳之首,民族、国家的象征。由于对泰山的崇拜,泰山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同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例如:稳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可依,泰山磐石,重于泰山,泰山压顶,泰山压卵,泰山鸿毛,泰山北斗(泰斗),有眼不识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石敢当,挟泰山以超北海,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泰山头上动土,泰山其颓(比喻大人物逝世),甚至俗语尊称妻父为泰山、岳父,妻母为泰水、岳母等等。《逍遥长生》对泰山敬仰,因而先后三次登泰山,而每次感受不尽相同。
 
          跃上南天门,再登玉皇顶。观罢楼台琼廓,细品雕梁画檐。
          信步林阴道,游人相掺搀。但见古松挺拔,更爱百鸟低旋。
          有泉水潺潺,鱼儿争流不悠闲。
          闻蛙声绵绵,夫妻恩爱好自然。
          峭壁悬崖处,墨客文人留名言。
          刻木毫锋功,风流倜傥慕佳联。
          飘忽忽,醉若仙。兴未尽,意犹酣。
          雾际连地天,此处是人间?
          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
          神洲多锦绣,中华世界先。
           1996.08.01
 
 
 
 
      三:《晨登小灵山有感》
四十年前的小灵山光光秃秃,经治理后又恢复五十年前郁郁葱葱
的神咏景色
 
    夜宿毛狗洞,晨登小灵峰。
    白露催草发,紫雾戏山翁。
    手拂千层浪,身披万顷松。
    借得晓霞彩,赠与众精灵
甲申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