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
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是经济?还是制度?还是文化?有不同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
目前看来,主要从经济方面寻找突破口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现实已经越来越证明,经济问题本质不是经济问题,更多是制度和文化问题。
那么制度和文化哪个更重要,制度也重要,但笔者更倾向于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创新应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才是制度,经济是最后的因素。下面再说说理由。
第一,制度创新也可以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突破口,但遇到的麻烦较多。
一是制度创新遇到的利益阻力较大,不像文化创新遇到的利益阻力较小。由于面临利益集团会尽可能阻碍制度创新的情况,所以,以制度为突破口,只具有理论价值,而不具有现实价值。
二是制度创新若没有文化创新做底蕴,制度创新就是低效的或失效的,或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比如,民主制度,若没有民主精神,民主制度本质就是伪民主。但有个好处是,制度更民主,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一个宽容的环境,有可能引发文化变革。但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能否真正变革,也是一个未知数。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制度实行了民主化改革,但文化的变革仍然滞后,最终民主化制度反倒成为了一种发展的阻碍。再比如,中国民国时期,没有文化变革,制度变革有什么用,最终还是袁世凯称帝,其实袁世凯称帝是袁世凯为个人想,还是为国家想,不得而知,可能二者皆有。但问题是,在一个没有敬畏意识而且满脑子都是奴才意识并且个人利益至上的文化基础上,专制制度可能更有效率。
第二,从长远看,经济是一种表层动力,制度是一种中层动力,文化是一种深层动力,文化的变革更重要。但三者也是互相影响的。
第三,假如中国能有制度变革,或从制度上有突破的可能,比如实现像西方一样的民主选举,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中国面临一个乱世,这个乱世可能需要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这将是以制度为突破口的成本,同时,能否最终演进到一种理想状态,还是未知。
所以,笔者的结论是:文化的路径更稳妥,也更现实,同时成本也更低,更有利于在最短时间让中国实现现代化。同时,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尤其是要推进制度的公平建设。另外,也要大力发展经济,尤其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发展经济,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问题是,如何以文化为突破口解决中国问题?核心是要建设道德中国。
如何建设道德中国?大力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敬畏文化,为我所用。若此路不通,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口。从王阳明的心学开始。
良行需要良念,先培育国民的良念。如何培育国民的良念,不妨先念良,即天天念叨良好的意识,为此建议国家设立祈祷制度,让大家每天都祈祷一定时间。心中天天念良,时间久了,好的意念也会转化为行为,最终引发道德的转变。有了道德基础,法治社会也就有了基础。有了道德,制度建设才能体现高效率,好的制度才能真正成为好的制度。
另外,我们对祈祷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祈祷是一种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能用,关键看祈祷的内容。
向善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追求。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国民,天天以善为核心,进行祈祷。
具体的祈祷词,可以设计为:爱人民,爱地球,爱国家;讲诚信,讲礼貌,讲认真;不贪婪,不欺弱,不妄说。
互害文化已经让中国社会承担了太多太多的成本,我们亟需要建设一种互爱的文化。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心。建设真正的新中国,需要从“心”开始。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也不能太急。从“心”开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慢的过程。但此“慢”并不慢。发展往往欲速则不达,发展需要耐心,性急喝不了热锅汤。
另外,文化创新,需要全民行动。政府不能例外,其中知识分子也要发挥积极作用。要进行道德启蒙。启蒙不仅仅要弘扬理性精神,启蒙也要弘扬道德精神。道德无知也是一种无知,而且是一种更可怕的无知。
宋圭武2016年2月19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