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兴国即使不读日记,也是清楚的。学校南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幽静,带着田园气息。这条小河后来成为文革与兴国经常漫步的地方,也倾听着他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忧虑。如今再搜寻小河的记忆,会有更多的感慨,似乎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兴国在访谈记事本里写下了醒世恒言:
一种社会意识毁灭的前兆,先是人们迷茫,不分是非黑白。八十年代末,各种思潮萌动,人们的心灵开始躁动,理论界有一种暗流鼓吹西化,攻击“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我为人人”是违背人性的。当时上面已经批判这种“自由化”,可批判并没有阻止住“自由化”的脚步。之后,人们渐渐地接受了个人主义,承认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加之经济形态与之相适应,社会慢慢进入到了一个疯狂利益追逐时代。就这样,集体主义时代正在毁灭,原来坚守的社会信念轰然崩溃。
从师弟身上最能看到个过程:在本科时,他相信组织是公平的,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可身边的不正之风让他迷茫。读研后,受利己主义思潮影响,又有身边师兄师姐这本现实教材,他开始怀疑少年的红色教育,进入青春迷茫期。是是非非改变了他,被迫一步步开始现实起来,自认为成熟了。其实现实了并不代表着成熟,心中没有了信念,自然会在一个个人生十字路口选择时左右摇摆。处于不定状态,他最终走向何方都不足为怪。
如果继续解剖他对爱情、婚姻、事业的态度,最能看清社会观念聚变对个人命运造成的影响。
——摘自长篇小说《苍茫》第七章“隔着玻璃看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