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职场案例体小说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能否把从事企业管理这些年的体会心得,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的场景案例中,把那些看起来高深的管理之道和微妙的职场规则,抽丝剥茧一点点落到地面,给新进职场的年轻人带去一些有益的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和独立地设计并走好自己的职业路径。同时,也希望把管理实操中的一些感悟,与和我一样在职场中已沉浸多年的朋友们做点分享。
全篇一共分为十七章,记录了一名初出茅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身朝气和斗志,虽在职场道路上磕磕绊绊,却始终不忘初心,努力适应新环境和攀登新高度。在一路嘘声和掌声的包裹中、在否定和肯定的跌荡中,抓住了前进之路上的几个重要拐点,由一名最基层的行政人员,一步步成长为集团公司的首席行政官,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涅磐,迈向职业生涯的巅峰。
这部小说的明线是主人公的职业成长历程,暗线却涵盖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与素养提升、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新生代员工管理、企业内部要素管理和企业并购等多方面较为丰富的素材内容。
与君共勉。
———————————————————————————————————————————
第一章 破茧重生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少年不自珍,妄念然烈火;
眼乱舞腰轻,心醉笑齿瑳。
——陆游 《书叹》
2001年7月13日晚10点,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将会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整个中国沸腾了!积蓄了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这一晚修成了正果!林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直播里,中国体育代表团为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而奋力呐喊、喜极而泣的画面。林君是一个体育迷,但似乎此时此刻,眼前的那个欢庆场景与自己无关。
刚好就在13天前,林君从Z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一毕业就风风火火地迈入职场大门,而是在自己的合租小屋内安静地等待。此刻,藏在林君安静外表背后的,是内心早已按捺不住的焦虑,他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胸口像有团棉花堵着,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
林君焦急等待的,是在国内生物科技领域排名第三的伟炫生物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打给他的一通电话,通知他具体报道上班的时间。
这还得从3个月前说起,彼时的林君,携大学四年专业奖学金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已得到系主任董老的许诺,会在伟炫生物科技公司给他安排一份适合的工作。这家公司是董老早年的弟子赵伟在澳大利亚创立的,已在NYSE上市(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券交易所)。或许是年少的虚荣作祟,抑或是在大学四年里拼的实在太累,想趁着毕业前的最后时光来弥补自己,在董老告诉他的这个好消息后,林君便停止了在网上和去各大招聘会继续投递简历的步伐。当他躺在宿舍床上,看着同学们从招聘现场回来时疲惫的样子,欣慰地对自己说,大学四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一毕业,林君便到伟炫生物科技公司所在的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马驹桥附近合租了一间小屋,虽只有8平米,但对刚刚毕业、生计无依的北漂一族而言,已足够奢侈和宽敞了。尽管伟炫公司人资部还没给他打电话,但他每天吃完晚饭都会散步到伟炫公司门口,瞅瞅那高耸别致、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办公大楼,心中便会顿生即将为自己事业人生开启奋斗之门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兴奋。
但现在,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奖学金的那点钱被每天的盖饭已折腾地所剩无几,台历也翻到了9月中旬,翘盼已久的伟炫那通电话却始终没有打来,那股当初冲动的兴奋劲儿,也已化作了对未来焦灼的无措。林君不敢给父母打电话要生活费,怕他们担心,也无法给董老打电话,因为他已经去法国做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游学了。在给赵总秘书谭小姐发了若干条信息均石沉大海后,谭在9月20日的晚上9点,终于回了林君一条短信:“近期由于公司人事变动,之前计划安排的岗位已经取消,请见谅。”于是,便没有任何下文了。
那一夜,北京的雨很大,如斗珠一般铺天盖地,肆意冲刷着还处在建设当中的泥泞路面。林君打开窗户,泥土味伙同着雨水味,迎着风,肆意扑面而来。林君看着浑水四流、坑洼不平的路面,这里,不久后便会天翻地覆、面目一新,拔地而起一栋栋明亮的高楼大厦和整洁的现代化工业厂区。但此刻,就在这个时候,他却无知地趟进了这片浑水,狼狈不堪。林君咀嚼着这泥土的味道,他也拼命想用力记住这味道。曾经他认为现在这个社会中,关系是第一位的,只要有熟人介绍推荐,自己本身又有一定水平,找个好工作是件十拿九稳的事。但现在,他懂得了,关系也需要有备胎,如果当初自己好好准备,先到招聘会锁定个offer,现在就不会如此被动。这种味道,当林君日后受邀回到母校演讲时狠狠地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虽然错过了应届毕业生招聘的黄金时节,但他还是很快调整了心态,早上6点起床赶公交(要坐2个小时的公交才能进到主城区),下车时已是烈日高照。然后顶着灼热的紫外线,抱着一摞精心制作的简历,开始穿梭于在城区举办的各大招聘会。
每当他快撑不下去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浮现当初他看到同学从招聘现场拖着疲惫身躯回来、而自己躺在床上看着电影休息的画面。他苦笑一下,默默宽慰自己,老天其实很眷顾他,特别让他补回这堂“课”,让他刻骨铭心地去牢记,任何挫折,都是上帝即将要带来的化了妆的祝福。终于,经过了很多艰辛后,在国庆前夕,林君最终通过了一家贸易公司的面试,并通知过节后就可以去上班,公司给他印制好的名片头衔是销售经理。
这一天,刚好是林君23岁的生日。
三和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船舶发动机的进口代理工作,公司规模比林君预想的要小很多,从老板到前台全部加在一起,不超过20人。不过通常就在这种小公司,因为人少,老板对每个人的工作情况都了然在胸,所以有能力的个人往往会获得较快的晋升机会。
林君所在的销售二部有5位同事,每个人都被分得一个片区,林君负责的是浙江和湖北片区。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开发当地客户,然后把代理的韩国斗山、现代和美国康明斯三个牌子的发动机卖给他们。
林君的直接上司是一个80年出头的江西女人,名字叫王佳,可她的容貌和脾气却不像她的名字那般佳美。据部门里的“老人”讲,她已想方设法赶走了几个能力条件各方面不错的销售员。在这个部门里,业绩虽然重要,却似乎不是排在第一位。
林君没有把“老人”们的故事放在心上,这源于他对自己的信心和他本身内向不张扬的性格,不像那种肚子里有点货,就四处显摆,企图勾住领导眼球却又四处树敌的职场菜鸟。他在进入这家贸易公司之初,就不是奔着薪水来的,1200元一个月的试用期底薪,显然也只够暂时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
经过了“伟炫事件”以后,林君非常明白,关系看似牢靠,其实却很脆弱,而我们在大学里花的四年学费,换来的也仅仅是一张长得像文凭的发票,当我们试图拿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时,却发现社会很难认同它。所以,此时此刻的林君,内心最渴望做的是尽快地褪去身上的“学生气”,像海绵一样去汲取与这个工作岗位所有相关的业务知识,让自己尽快变得成熟起来。对于个人来说,你所学到的东西就是你的财富;对于其他人来说,你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他们的优势。
第一份工作,对林君而言,重要的不是每个月工资卡里更新的数字,而是他从校园到职场的华丽转身以及其后自己竞争优势的确立。
人生处在最低谷的好处是,无论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
此时的林君,就好象隐翳在蚕蛹里振翅待扑的飞蛾,面对炙热烈火,渴望着破茧重生。
(未完待续-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