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抗战到底,中国必不亡


 1895年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定。“府君大受刺激,自是专致力于翻译著述”,中国思想界振聋发聩的《天演论》即由此问世。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战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编:《中国台湾问题•历史概况》。)

严复更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投入反割台的抗日斗争中去。
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救亡决论》、《原强》等一系列政论文章与《天演论》的译著相配合,是“天演’’哲学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战斗檄文,“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严复:《译(天演论>自序)》,以此唤醒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的民族意识。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严复呼吁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一定要坚持到底。
1895年3月29日,严复在《直报》发表《原强续篇》,揭示抗日战争的性质,指出坚持抗战必胜之路,强烈呼吁与日本抗战到底。
严复指出:日本侵略者“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日用其兵,求以其邻为富,是盗贼之行也”。“倭狠而贪,未厌厥欲”,这是对日本侵略者企图的深刻的分析。对日本政府的侵略要求,“倭之条款……无论割地、屯兵……数万万之军费”都是决不能答应的。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只有坚决抗战到底。“迨不得已战矣,则计无复之,惟有与战相始终,万万不可求和。盖和则终亡,而战可期渐振。苟战亦亡,和岂遂免”。严复勉励人们,“绝望和之一念,同德商力,亟唯军实之求”。他还正确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形势,指出日本“残贼之政虽成必害”、“倒行逆施,自取灭亡”,而中国人民被迫抗战,“民心日盈”,“兵虽乌合,战则可以日精;将虽愚怯,战则日来智勇;器虽苦窳,战则日出坚良”,可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严复还提出“欲求人助,必先自助”的可贵思想,指出“当去求助各国之志”,表明了在保卫祖国领土的问题上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要指望外人插手,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才能维护国家独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严复以“以人持天,与天争胜,任人为治”的积极进取精神,鼓励国人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先国而后身,先群而后己”,“以身许国”“舍生以存种”,“上不负国家托付之意,下可见重于敌人,而壮国家之气”,“愿与普天下有心人,共矢斯志也”。这在当时一片悲观绝望的气氛之中,更显出严复爱国精神的高度自觉性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严复在激励中国人民反割台抗日斗争的同时,在他加紧译述的《天演论》中,强调提出合群保种的理论,教育人们增强民族团结,共同抗敌。他指出:“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能群也”。“人之贵于禽兽”就在于“能群”。严复阐发“能群”理论,旨在表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是我们民族团结、国家再度崛起的有利条件。合群是立国的根本。国家的出路,民族的希望就在这里。严复的这一论述,也无异是痛斥企图分裂民族、分裂祖国者是禽兽不如的历史罪人。
    为了保国保种,富国强民,严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号召团结抗战,合群保种,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为使国家富强的“一统”思想。严复指出,中国“一统之规”自春秋公羊传提倡“大一统”以来,行之数千年,其间虽有“正统、偏安、割据之等差”,但是“人心所视为当然恒然”者“一统也”。(严复译:《法意》(上)。)统一才有和平安定的日子,是中国人民的祈求。而且,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地缘上看,“风俗地势,皆使之易为合而难为分” (严复译:《社会通铨》,14页按语。);从种族上看,“所犹为一家者,非独地势使然也,种族齐一,其一大因也”。(严复译:《法意》(下)。)严复主张大一统是前提,在一统之下以地方自治形成“砥砺竞争之局,使国民人人有国家之思想” , (严复:《社会通铨》,14页按语。) “虽商贩小民,皆知所以合群而立治”。(严复译:《法意》(上))这样有利于加强人民的国家统一观念,有利于国家建设。可见,严复提倡大一统之下地方自治,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加强人民国家民主观念,使国家富强,表现他一贯的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思想。
    一百多年前,严复就预言:“黄种之权虽失,固当有自主之日。”“中国必不亡!”严复在那样黑暗动乱的时代,对中国自立自强、仍有无比坚定的自信。历史已经和正在证明严复预言的正确。严复百年前的预言已经实现;严复对祖国大一统的期望也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