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坤(2025.2.12)
不能跨越浅浅的海峡,到台泥公司去见辜严妈妈最后一面,送辜严妈妈最后一程,我心沉重!沉痛!
今天,春寒料峭,细雨霏霏,我们只能在她一百多年前出生的福州老家故地,在她童年、少年时代常常走过的坊巷老厝厅堂,
追思她:我们敬仰的长者!
追思她: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心力!
追思她: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中华文化传承与...
作者文章归档:陈端坤
陈端坤(2025.2.12)
不能跨越浅浅的海峡,到台泥公司去见辜严妈妈最后一面,送辜严妈妈最后一程,我心沉重!沉痛!
今天,春寒料峭,细雨霏霏,我们只能在她一百多年前出生的福州老家故地,在她童年、少年时代常常走过的坊巷老厝厅堂,
追思她:我们敬仰的长者!
追思她: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心力!
追思她: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中华文化传承与...
严复中国研究院 社交圈 价值中国
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8358/
嚴復中国研究院
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8358/
王宪明 先生:
《严复...
严复:思想理论传播的力量
——纪念《国闻报》创刊、《天演论》发表120周年
陈端坤
福州台江苍霞洲天演公园 严复像(《嚴復宣讲西学》),陈端坤设计,严倬云题名,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福州台江区园林局 建。(1996年)
严复是思想家,他先知先觉,要宣扬西学救国的道理。可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宣扬呢?郭嵩焘、陈宝琛、郑孝胥等大人物都认为你是国士,有很好的国策建议,可是你默默无闻的海军教习,怎么让国家最高领导人听到你的意见?
在专制社会里如何取得发言权?突破森严制度的层层压制,想取得发言权,必须也...
为什么要跟总理“4.24讲话”唱反调?
2015年4月2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福州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嚴復”,向我们传递出的深层的讯息,令人感奋,浮想联翩。可是总理的话音未落,就在福州城里冠名“教育出版社”的“媒体”,发出“专家”针锋相对的奇谈怪论——《总理赞誉的严复,也是矛盾的严复》。此文开篇引出李克强总理4月24日的全部讲话,紧接着引胡适“凡论一人”说,要“爱而知其恶&...
利用船政专家座谈会,发布学术谎言
二十三年前尽人皆知,现在竟成“国内新发现”
5月7日福州晚报A14版头条《国内新发现嚴復一批重要手稿》(记者刘琳、翁宇民)详细报道了《嚴復全集》主编之一方宝川在“严复翰墨馆”举行“船政150周年专家座谈会”上的“特意报告”:
方宝川宣称,经过他多方“联络,寻找”,“终于在今年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了严复三部未...
最早提出“福建船政文化”的是谁?
“福建船政文化”是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提出的。文革前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老同志郑重,八十年代初开始担任福建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创建“马尾造船厂厂史馆”(马尾造船厂宣传科负责),创立“福建造船工程学会”、“福建船政学堂校友会”、“福建严复学术研究会”(均由郑重担任会长),出版《福建船政史稿》(林庆元编著),举办福建船政120年纪念大会和学术讨论会,参与上海江南造船厂有关大型活动(郑重在五十年代中担任江南...
关于影视剧《严复》的制作工程
经过十多年严复学术研究和素材储备之后,1999年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郑重会长牵头成立《严复》剧本创作组,总顾问:郑重,总策划、剧本统筹:陈端坤。
2001年习近平(时任福建省长)对《严复》剧本创作提出“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三者统一”的要求。
2003年4月郑重老会长主持召开《严复》剧本讨论会。
2004年2月,严倬云来福州参加纪念严复150周年诞辰大会,主动查询电视剧本创作情况,对陈端坤说:“剧本的稿子,我看了,写得很好。特别是一定要从少年时代写起,我们都爱看。出版(拍摄)出来,拿到台湾去,就可以...
1992年,福州严复研究会一成立,我们就策划组织举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说“严复是福建的瑰宝”。冰心先生说:“严复是我父亲的老师,是我敬仰的人。”她为“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题名,祝贺大会召开。北京大学福建校友、时任福州市委宣传部长林爱枝说:“严复是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在任时间不长,北大就得到英国教育会议和伦敦大学的承认,北大在国际的学术地位提高了,福建校友引以为荣,在严复的家乡福州,一定要保证把国际研讨会开好。”这是中国的、也是国...
习近平论嚴復(一)
习近平同志在1993《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序言中说:
论文集出版“对于缅怀嚴復的历史功绩,继承和发扬嚴復的爱国兴邦、首倡变革、学贯中西的优良传统和渊博思想,无疑将发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嚴復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为了救国图存,寻求富强之路,嚴復勤奋学习、艰苦译著,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
&nbs...
1895年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定。“府君大受刺激,自是专致力于翻译著述”,中国思想界振聋发聩的《天演论》即由此问世。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战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编:《中国台湾问题•历史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