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船政专家座谈会,发布学术谎言
二十三年前尽人皆知,现在竟成“国内新发现”
5月7日福州晚报A14版头条《国内新发现嚴復一批重要手稿》(记者刘琳、翁宇民)详细报道了《嚴復全集》主编之一方宝川在“严复翰墨馆”举行“船政150周年专家座谈会”上的“特意报告”:
方宝川宣称,经过他多方“联络,寻找”,“终于在今年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了严复三部未竟译作的残稿”,“还发现了约9种严批校本和一部分英文日记。”
这个惊人的“新发现”,自然“引起海内外众多媒体报道。新华社、中新社向全球发了新闻通稿”,“近50家海内外媒体做了充分报道。”
可是十分遗憾,“著名文史专家”方宝川“特意报告”的是假新闻,他的“寻找”和“发现”是欺骗社会的“学术谎言”。方宝川利用“嚴復翰墨馆”和“专家座谈会”的平台,向全球发布“新闻”,是欺世盗名,也为开设“严复翰墨馆”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做足了广告。
早在二十三年前19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已经交流过有关信息:严复三部未竟译作的残稿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严复的手批本和严复手校《国富论》首二部,等等。此等信息在93年与会者中可谓尽人皆知。1994年,南京大学皮后锋在华师大图书馆查阅了英文原版《国富论》手批本和严复手校《原富》首二部,后来还托人查阅华师大馆存的严复手批《世说新语》等手稿。皮后锋在《嚴復大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嚴復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等专著中,对上述有关内容做了评述,并交待了稿本收藏情况。
问题不在于“专家”的“新发现”其实早就尽人皆知,糟糕的是“近50家海内外媒体做了充分报道”,使得这个惊人的“新发现”迅速传播,世人皆知,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际玩笑,使得参加“纪念船政150周年”的专家们蒙羞、并把主办者置于难堪的地位。
被誉为“专家圆桌论坛”的“专家座谈会”,是整个纪念活动的“启动”,福州晚报连续三天做了专版、长篇报道。从中可以看到某“专家”和主办方之一的福州晚报记者,对整个纪念活动有相当的操控力。真希望他们真心把好事办好,希望他们谨慎、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