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语言是心灵的基础—《揭秘血管病》连载之四〇
2.16 眼睛语言是心灵的基础
当今社会,声音、文字、视频三种信息都能集中在手掌可持的电子小装置上。我们不理解这种文化现象为什么会发展得这样快,感觉是信息在爆炸。一般都会把这些归结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视觉语言的泛滥。这种泛滥隐藏着危害。这反映出人类对语言的本质认识有误区。
通常理解语言就是指说话和写字,这是误解。人的语言是由图像语言、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语言综合而成的。图像语言有几亿年的进化历史,根深蒂固;人所具有的声音语言有几百万年进化历史,相当丰富;文字语言仅有短短的几千年历史,容易变化。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部落,有几千种语言,为什么都能翻译成互相能理解的语言?因为所有的人及很多动物都共同使用“视觉语言”,只是彼此表达的方式不同,转换方式就是翻译。看图像这种眼睛语言是语言的本原,用声音去整合眼睛语言是声音语言,再用文字替代声音就是文字语言。然而,我们对语言的本原缺乏了解,对语言进化的顺序也不是很清晰,错误语言产生假信息,假信息在信息社会中泛滥成灾,信息爆炸现象就产生了。我们太热衷于制造假概念,而不善于捍卫概念的真实性。
图像语言是大脑接受眼睛在说,声音语言是大脑接受嗓音在说,文字语言是大脑接受字词在说。这三类说,集中在掌上电脑或手机中,每时每刻在影响我们的心灵。问题是,哪些说是错误的呢?假信息有多少?眼睛的图像语言是靠错觉在欺骗我们(主要是以自我为视角看世界),声音语言有近半数是靠动听在哄骗我们(主要是口不对心),文字语言绝大部分不是真实的(主要是用虚假概念拼接组合些说教和理论,造成知识虚假)。
人心与图像语言的关系最大,眼睛说话我们在用,但不甚理解。通常认为,外界景象投影到视网膜上,我们就看到了影像,远不是这么简单。大景物场面中,有小物体移动或光亮有微小变化,立即会引起我们注意,在人群当中你能辨别出熟人,这不是简单的画面问题,这是眼睛会说话的结果。
视网膜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虽然很薄,但结构复杂分层很多。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形成底层;由十几种双极细胞形成网状层;由输出输入突触结点形成平行层;由12种神经节细胞形成分类层。再通过神经纤维把连续的脉冲电信号输送到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部位,被整合成看到的图像。这就是眼睛的视觉语言,这种语言有概念、有词汇、有词法,大脑能记忆下什么要凭注意力。视网膜把整图像分解成各自独立的轮廓,大脑能记忆下来的也只能是轮廓。若不信,请闭上眼睛回忆刚看到的图像,都是些没有颜色的模糊的轮廓,记忆多少要看你的专注程度。
心里的想用什么语言?场景及过程类的问题一般用视觉语言去想;思索及对策类的问题一般用声音语言去想;睡梦中的情景一般都是非条理性的视觉语言再现,因拼接随意,多显得怪异。
小结——视觉语言是语言的基础,通向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