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陕西省委秘书长、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民俗专家、陕西省烹饪协会专家组顾问何佥铭先生三次来汉阴考察美食,白火石汆汤多有论述,现摘要公布。
白火石汆汤。这道菜的名字就奇,就特。白?火?石?什么意思?服务员捧上来一个石锅,这让人联想到“石”字。大师傅将肉馅涂抹在石锅内沿,这是为什么?锅中有冷水,还有蘑菇、木耳。服务员端来一盆鹅卵石,热气腾腾,又将一方洁白的纱布盖在石锅之中,并且立即将这些烧得火红的石头放入石锅纱布之上。说时迟,那时快,石锅里的冷水立即泛起沸腾的泡沫,响起吱吱的声音。饭桌上有一片白花花的云雾在浮动。我们几个没有见到过白火石制作过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噢!明白了,这是石烹。用烧到透亮的石头使水沸腾,让肉熟烂,制作出一道鲜美的汆汤来。当服务员取出纱布和鹅卵石,将一锅热气腾腾的鲜汤奉献给在座的食客时,人们不禁发出惊喜交加的赞叹声。我是我们老祖宗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开眼界了!
喝着这鲜美的白火石汆汤,听汉阴人讲一个源于清乾隆年间(李家成注:应为清道光年间)的故事。说是有位叫李训发的湖南移民,在流经汉阴的月河里拾得一些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鹅卵石,突发奇想:何不将此石烧红,放入高汤,煮熟肉丸,供我食用?经试验,效果不错。此法遂成为李氏家门祖传菜肴。到了民国,李氏第七代李传泽之妻刘裕云改进了制作方法,肉丸改为薄肉饼,增加了蘑菇和木耳,还有红枣等。长期食用,人们发现,还能清火、洁口,对牙痛、咽炎有一定疗效。从清乾隆(应是道光-李家成注)到现在,已经二百七十多年。白火石汆汤作为汉阴一道大菜、名菜,已经普及到全县所有饭店宾馆农家乐和民间,红白喜事,逢年过节,举行宴会,必定有这一道菜。
很有意思。这是传统名菜。这是代代相传的名菜。这是扎根民间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