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家成

李家成,祖籍湖南长沙,戊寅年出生于汉阴城,大学文化,进修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高级研究班,中国记协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主任编辑,省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石泉县农业局、石泉县委、汉阴县委、汉阳区委、汉阴广播电视局工作,历任文秘、主办干事、县中心通讯组长、副主任科员、局党组成员兼编辑部主任、副局长、局党组书记、局长、咨询。
前20年在党政部门工作,被埋没。中间20年在新闻单位工作,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殊荣。退休后20年,从事文化之旅和随笔杂文创作,被誉为文化学者和杂文家。
50多年来,在中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发表作品3900余篇,其中68篇获奖,40余篇被众多媒体转载。另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3篇。主要著作(包括纸质和电子读物)有《随笔杂文集》、《窥管集》、《汉阴风情》、《汉阴研究》、《汉阴文史大观》、《汉阴历代人物》、《汉阴古诗选注》、《安康走笔》、《广播电视论文选》、《老龄研究文选》、《灯下拾零》、《汉阴家乘选编》、《长沙来汉阴一支李氏族谱》、《居家养生宝典》等15部。2009年初始,先后创办了自媒体〖汉阴家成书屋〗、〖新浪博客〗、〖价值中国.李家成网站〗。
1992年出版的《中国县级新闻界人物》一书,被作为封面人物之一,向全国推介。同年作为中国记者协会代表团一员,出访俄罗斯。《中华群英录•新闻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广播电视年鉴》、《陕西广播电视年鉴》、《新闻知识》杂志、安康《夕阳颂》、《汉阴年鉴》等,均对其作过介绍。2008年12月获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学术著作奖,2011年9月获安康市政府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其著作被选送参加了中国中西部文博会、陕西省旅博会。

《汉阴文史大观》三卷汉阴历代人物目录


 卷首语 凡例

【西周】

巴子/

东周(春秋战国) 

周丈人/

【东晋

道标/

【南北朝】

李迁哲/黄众宝/刁俊朝/

【隋代】

真觉/

【唐代】

李袭志/李袭誉/李怀俨/怀让/

窦南容/李康/

【宋代】

甄履/杨从义//

【元代

梁哲/

【明代】

刘亨/梁萼/卞同/郑瑛/

刘明/朱麟/张大纶/徐铎/

唐希介/郭曰珍/白鉴//

杨本全/李学礼/温训/盛汝谦/

李字/温以良/李时秀/侯进孝/

李栋材/王应泰/真护/史评/

袁一翰/李震东/张启蒙/李时秀/

刘瑞云/肖丁泰/孟宗孔/张鹏翱/

【清代】

马...

Read more

《汉阴文史大观》笫二卷汉阴古诗选注目录


 卷首语

[西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汉广》

[战国] 巴谣歌·茅屋内传

[晋代]郑圣时:祭祀抱瓮

[南北朝] 伯鲧治水歌

[唐代]

孟浩然:登安阳城楼

 干:安阳城

    路入金州江中作

 合: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
皇甫曾:送商州杜中丞赴安康

吕洞宾:登擂鼓台

参黄龙机禅师

渡汉江

 籍:送僧归金州

 昱:汉上题韦氏庄

  &nb...

Read more

忆吃庖汤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村记忆是引领人们回忆古朴田园的最好的方式,让我想起了陕南秦巴山人过去吃庖汤(有的称剖膛)的习俗。

20世纪60年代,有年冬天,笔者在汉阴南山下乡蹲点,头一次目睹了吃庖汤是怎么一回事。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的腊月,去汉阴北山采访,又一次见证了更隆重的吃庖汤场景。

据考,庖,古汉语是指厨师,庖汤,即厨师调制的菜肴,《孟子梁惠王》曰:"庖有肥肉。"庖汤,就是清水煮新鲜猪肉,而且是大片的肥肉,边吃边添加。吃庖汤习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代,居住在高山野岭的巴人,只有少量耕地,人们无法维持好生活,靠捕猎野兽来...

Read more

沈尹默之孙沈长庆论“三沈”在汉阴的故居


         著名文化巨匠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出生成长于陕西汉阴,其汉阴故居在哪里?三沈”中的主要人物沈尹默之孙沈长庆,夲世纪初期对此作了深入考证,将汉阴老城民主街111号及附属部分与他们老家吴兴竹墩村老屋进行了对比,亦认定汉阴民主街111号及附属部分即是他们沈氏在汉阴的故居,写出了《陕西汉阴沈氏故居考》一文。2013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沈长庆所著《沈尹默家族往事》,将此文收入,刊在第49至54页,并附了三张图片。沈长庆先生特将他的结论告诉了鄙人

沈尹默之孙沈...

Read more

《诗经》与古汉阴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周王朝编纂,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六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堪称是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被尊为儒家经典,孔子教育弟子以《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影响了华夏民族的世世代代。进入现代,《诗经》不仅是中小学教材,还走出了国门,传播着我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诗经》这部伟大著作与汉阴有没有关联?鄙人考证,《诗经》共305首(另有6首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未计算在内),至少25首与3000多年前封立在汉阴的巴子国有关,其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首篇《...

Read more

汉阴中学前身:育英书院


        今汉阴中学,肇始于育英高等小学堂,其前身应该追溯到育英书院

    育英书院,是汉阴清代唯一的书院嘉庆八年(1803)由通判杜蕙与生员许逢熙及邑绅王逢周、陈刚、许尚、于庆等筹资,在县城后街观音堂(今经委棉织厂家属院)旧址上改扩,并捐资购置了房屋一院,添修了讲堂、厦房、门楼、照墙始立规模。又购置西关许家院等处水田,为师生修脯膏火之费。

    历任汉阴育英书院的教师大多是名宿大儒。浙江才子叶腾骧,被聘为汉阴育英书院主讲席。副...

Read more

汉阴历史上的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是封建社会民间教育组织,与科举制度有关,是为生童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书院一般设山长1人,主持讲学及院务;首士1人,办理生活事务;学长1人,负责学习事宜。入学者一是生员为应乡试,每月进行2次“文生月课”;二是童生为进府应考生员,常年在院学习。书院学习方法主要是学生各自钻研、相互问答、山长答疑解惑,有时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学。

《汉阴厅志》《汉阴县志》载明,汉阴在明清时期才有两所书院。

一所名叫仰山书院,是明嘉靖十九年(1540)由知县杨惟藩将城内关帝庙(在今马道巷妇幼院家属楼)改建而成,为安康地区最早的书院。由于缺乏固定经费,嘉...

Read more

汉阴县治变迁考


 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禄山之乱中的“安”字,又因县治社溪主要部分系汉阴坪(即今汉阳坪),在汉江南岸,习惯上称江南为阴,所以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同时将金州(今安康)改称为汉阴郡。

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江涨大水,邑署漂没。县令甄履于宋至和二年(1055)春在社溪行香院撰碑文汉阴邑迁修署厅记》,记载了汉江发大水,邑暑漂没和迁署之情形,内叙:“甄履以进士由稷下司寇移宰汉阴。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水大溢,邑署漂没。请于郡,迁署于尉厅东方,兴筑未竣,檄攝西城,是年十一月真(甄)授西城令。至和元年冬,刘公来宰汉阴,遂请毕功...

Read more

汉阴古安康县治考


 据《兴安府志》和老《汉阴县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当时的安康县治在哪里?东晋时代常璩撰的《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介绍安康县称:“本安阳县,太康中改”,意思是说,安康县就是原本的安阳县,西晋太康年中改。

安康县初始故城在哪里?南朝沈约著《宋书·州郡志》、北宋初期乐史撰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记载,初始的安康故城就是安阳县治,即在今汉阴县汉阳镇江北岸黄泥梁至冉家坝一带。郦道元在《水经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