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随笔杂文集》
【政坛博览】
知民 重民 为民 ·取经不必到西天
多敲群众门 ·为纳税人服务
聘用制当规范 ·谁能撤换村官?
开会打瞌睡种种 ·这种亮相应少些
想 起 苏 翁 泉 &n...
作者文章归档:李家成
《李家成随笔杂文集》
【政坛博览】
知民 重民 为民 ·取经不必到西天
多敲群众门 ·为纳税人服务
聘用制当规范 ·谁能撤换村官?
开会打瞌睡种种 ·这种亮相应少些
想 起 苏 翁 泉 &n...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村记忆是引领人们回忆古朴田园的最好的方式,让我想起了陕南秦巴山人过去吃庖汤(有的称剖膛)的习俗。
20世纪60年代,有年冬天,笔者在汉阴南山下乡蹲点,头一次目睹了吃庖汤是怎么一回事。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的腊月,去汉阴北山采访,又一次见证了更隆重的吃庖汤场景。
据考,庖,古汉语是指厨师,庖汤,即厨师调制的菜肴,《孟子梁惠王》曰:"庖有肥肉。"庖汤,就是清水煮新鲜猪肉,而且是大片的肥肉,边吃边添加。吃庖汤习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代,居住在高山野岭的巴人,只有少量耕地,人们无法维持好生活,靠捕猎野兽来...
著名文化巨匠“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出生成长于陕西汉阴,其汉阴故居在哪里?“三沈”中的主要人物沈尹默之孙沈长庆,夲世纪初期对此作了深入考证,将汉阴老城民主街111号及附属部分与他们老家吴兴竹墩村老屋进行了对比,亦认定汉阴民主街111号及附属部分即是他们沈氏在汉阴的故居,写出了《陕西汉阴沈氏故居考》一文。2013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沈长庆所著《沈尹默家族往事》,将此文收入,刊在第49至54页,并附了三张图片。沈长庆先生特将他的结论告诉了鄙人。
沈尹默之孙沈...
今汉阴中学,肇始于育英高等小学堂,其前身应该追溯到育英书院。
育英书院,是汉阴清代唯一的书院,嘉庆八年(1803)由通判杜蕙与生员许逢熙及邑绅王逢周、陈刚、许尚、于庆等筹资,在县城后街观音堂(今经委棉织厂家属院)旧址上改扩建,并捐资购置了房屋一院,添修了讲堂、厦房、门楼、照墙,始立规模。又购置西关许家院等处水田,为师生修脯膏火之费。
历任汉阴育英书院的教师大多是名宿大儒。浙江才子叶腾骧,被聘为汉阴育英书院主讲席。副...
中国古代书院是封建社会民间教育组织,与科举制度有关,是为生童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书院一般设山长1人,主持讲学及院务;首士1人,办理生活事务;学长1人,负责学习事宜。入学者一是生员为应乡试,每月进行2次“文生月课”;二是童生为进府应考生员,常年在院学习。书院学习方法主要是学生各自钻研、相互问答、山长答疑解惑,有时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学。
老《汉阴厅志》《汉阴县志》载明,汉阴在明清时期才有两所书院。
一所名叫仰山书院,是明嘉靖十九年(1540)由知县杨惟藩将城内关帝庙(在今马道巷妇幼院家属楼)改建而成,为安康地区最早的书院。由于缺乏固定经费,嘉...
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禄山之乱中的“安”字,又因县治社溪主要部分系汉阴坪(即今汉阳坪),在汉江南岸,习惯上称江南为阴,所以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同时将金州(今安康)改称为汉阴郡。
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江涨大水,邑署漂没。县令甄履于宋至和二年(1055)春在社溪行香院撰碑文《汉阴邑迁修署厅记》,记载了汉江发大水,邑暑漂没和迁署之情形,内叙:“甄履以进士由稷下司寇移宰汉阴。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水大溢,邑署漂没。请于郡,迁署于尉厅东方,兴筑未竣,檄攝西城,是年十一月真(甄)授西城令。至和元年冬,刘公来宰汉阴,遂请毕功...
据《兴安府志》和老《汉阴县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当时的安康县治在哪里?东晋时代常璩撰的《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介绍安康县称:“本安阳县,太康中改”,意思是说,安康县就是原本的安阳县,西晋太康年中改。
安康县初始故城在哪里?南朝沈约著《宋书·州郡志》、北宋初期乐史撰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记载,初始的安康故城就是安阳县治,即在今汉阴县汉阳镇江北岸黄泥梁至冉家坝一带。郦道元在《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