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古安康县治考


 据《兴安府志》和老《汉阴县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当时的安康县治在哪里?东晋时代常璩撰的《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介绍安康县称:“本安阳县,太康中改”,意思是说,安康县就是原本的安阳县,西晋太康年中改。

安康县初始故城在哪里?南朝沈约著《宋书·州郡志》、北宋初期乐史撰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记载,初始的安康故城就是安阳县治,即在今汉阴县汉阳镇江北岸黄泥梁至冉家坝一带。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敖头也是“魏兴安康县治。”即可以肯定,初始的安康县治在汉阳镇冉家坝黄泥梁

《汉阴县志》载:“南朝宋武帝元年(420年),设安康郡,下辖安康、宁都二县。以后历齐(479-502年)、梁(502-504年)两代,沿袭不变。今汉阴西南部属梁州安康郡安康县,东北部属梁州安康郡宁都县。”宁都县治在今紫阳县白马石,而此时分设的安康县县治在何处?鄙人考证,在今漩涡镇瓜园遗址。

在今汉阴县漩涡镇西汉江南岸,有一鲜为人知的瓜园遗址。分上瓜园和下瓜园。上瓜园位于田堰村南2500米,南距汉江80米,东距方家石牌80米,遗址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60米。下瓜园位于田堰村东南1000米,东临坟槽,南距汉江约40米,西距方家石牌约350米,北距金(星)(田)堰通村公路约300米,遗址处于缓坡之上。  

1991年出版的《汉阴县志》,对瓜园遗址是这样描述的:“位于杜家垭乡田堰村,秦汉时代村落遗址。下瓜园至上瓜园的汉江边阶地,约800平方米。有明显的文化层,层内有红色烧土。出土有绳纹筒瓦、板瓦、粗沙陶片、绉纹灰色陶罐、小口大肚陶罐、石斧。”

2004年出版的《安康地区志》,对该遗址的记载是:“1981年考古发现,有秦汉、南北朝文化遗物,属城邑遗址。”
    同属地方志,一个说瓜园遗址是秦汉时代村落遗址,一个说瓜园遗址属城邑遗址。汉阴无考古专家,从可信度而言,应以《安康地区志》为准。

当然,《汉阴县志》说瓜园遗址是“秦汉时代村落遗址”或许没有错。因为在今汉阴多处发现有秦汉时代村落遗址,在今漩涡镇不远处的三塘村(牟梓河对岸),考古发现过秦汉时期手工冶炼遗址。可迄今为止在汉阴境内的考古,未发现秦代有城邑遗址,只发现最早的城池遗址是西汉始设的安阳县故城。考古却发现,瓜园遗址有南北朝文化遗物,那只能从南北朝搜索起。

除了考古发现瓜园遗址有南北朝文化遗物外,从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上可找到依据。该地理志载:“安阳故城在汉阴县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东十里,汉江之北故城是也。”此话肯定了安阳故城在汉江之北岸,但“在汉阴县西二十四里”之说似有些“云遮雾罩”。《太平寰宇记》为宋初著述,此时的汉阴县城设在石泉县东南120里的汉江南岸,即今汉阳坪。而当时“汉阴县西二十四里”汉江之北系今石泉县长阳,此地从未发现有古城遗址。但安阳故城的今阮家坝东去二十四里,恰恰是瓜园遗址,也正是昔日史学家称的旧汉阴故城(当时将社溪今汉阳坪称新汉阴县城)。今石泉羊子鸣沟口(喜河水电站大坝东北侧),往日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即是古敖口,“东十里”,也恰是今冉家坝,反倒证明了安阳故城在今冉家坝(含黄泥梁)的正确性,也佐证了漩涡瓜园遗址是昔日称作的“旧汉阴故城”,即安康县治考古还发现,瓜园以东方家牌楼附近,向西丫口穴北岸,均有南北朝墓葬群,亦表明中间有古城遗址。

笔者这个见解,与安康市著名考古专家李启良,及另两位考古专家徐信印和施昌成观点相一致。李启良在他的《安康古城邑地望考》一文(见《石螺斋谈丛》一书)中明确地说:“安康故城在今汉阴县境内漩涡镇西北约3公里的汉江东北岸,小地名曰瓜园。”徐信印和施昌成合写的《文献史迹有关安康地区主要古迹辑录并考》一文(见《安康文史名胜集》下册),依据史料界定“安康故城”“在府(指兴安府,即今安康)西北一百八十里,所指在今汉阴漩涡镇,此地有瓜园汉魏唐宋遗址,与史相符。”他们并注释,“安康故城”即所说的“旧汉阴故城”,因后设在社溪的汉阴县治称为新汉阴城,习惯上就将瓜园遗址称作了“旧汉阴故城”。按以上三君所言,漩涡瓜园遗址就是此期间的安康县故城了。

此时的安康县治,漩涡青龙沟口以东,滩上以西都在其范围内。有史料载,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爱国诗人陆游从石泉沿江而下经古安康(今汉阴县汉阳坪)去金州(今安康),还在今漩涡镇坪溪沟口上方鬼愁潭(即今死人套)荡舟,并在此休息了三四天。鬼愁潭北岸不是安康县城池,陆游能在那玩三四天吗?

古安康县治在爪园这段历史,《汉阴县志》没有记载,又缺民间资料,可能一是与后来宋代汉江发大洪水,汉阴邑署漂没,历史档案资料全部丢失有关;二是与瓜园故城遭多次洪水洗刼,没有留下更多有价值的标志性遗物有关;三是与县治在瓜园存续时间不长,给人印象不深有关。

《汉阴县志》载:北周时(557年) ,“安康郡县治迁往社溪”。即这时的安康县治又迁到了今汉阳坪(包括石泉嘴)。

社溪在汉江南岸,敖头在汉江北岸,二者隔江相望。古社溪,以古汉阴坪(今汉阳坪)为主体,包括石泉嘴,共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有个小溪,古称社溪(今称藕溪沟口)。当时县治含两地,不好以汉阴坪或石泉嘴命名,选择了两者之间小溪的名字社溪作为县治名,不足为怪。其实,社溪口是个弹丸之地,它远没汉阴坪(今汉阳坪)出名。

当时县治面积不小,西始今喜河水电站下的黃瓜架,东至下瓜园、石羊滩,附近有冉家坝、长岭田坝、社溪沟(今藕溪沟,沟长沟宽出口小)、候家坪等主副食品(包括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又有方便的水运,繁华的商业,更有灵宝寺、花园沟、江边长沙滩等旅游宝地。

唐代时的安康县经济文化繁荣,人们生活安定殷实,城池有相当规模,与江对岸的老安阳城遥相呼应,山美、水美、城美,是文人雅士游玩的好去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写《登安阳城楼》一诗,登安阳城楼,眺望的是汉江和对岸的安康县城,实际上讴歌的安康。

古安康县,在汉阴大地经历了晋代、南北朝、随代、唐代,从280年一直延续到757年,中间只是南北朝晚期至随代早期(552-606年)汉阴东北部为宁都县管辖,唐代早期(619-627年)汉阴一度为宁都、广德县管辖,古安康在汉阴存续时间长达415年。

(原载李家成著《汉阴研究》《汉阴文史大观》两书的两篇章,夲次综合成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