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治变迁考


 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禄山之乱中的“安”字,又因县治社溪主要部分系汉阴坪(即今汉阳坪),在汉江南岸,习惯上称江南为阴,所以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同时将金州(今安康)改称为汉阴郡。

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江涨大水,邑署漂没。县令甄履于宋至和二年(1055)春在社溪行香院撰碑文汉阴邑迁修署厅记》,记载了汉江发大水,邑暑漂没和迁署之情形,内叙:“甄履以进士由稷下司寇移宰汉阴。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水大溢,邑署漂没。请于郡,迁署于尉厅东方,兴筑未竣,檄攝西城,是年十一月真(甄)授西城令。至和元年冬,刘公来宰汉阴,遂请毕功,而城始完。……刊石记之”云云。

清康熙年间《汉阴县志》在介绍甄履时说:“甄履北宋皇佑间(1049-1052)由进士自历下司寇移汉阴县。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水大溢,邑署漂没,请于府,迁县署于尉厅东,方兴工。未竣,奉文摄西城县,是年十一月,遂改西城令。至和元年(1054)冬,刘公宰汉阴,再请毕工而城始完。笫二年春,因笔于社溪行香院(注:当时社溪行香院位于今石泉县藕溪沟里),勒石纪之,具载年月。”康熙《汉阴县志》加按语说:“碑原立于石泉县西寺,因掘地得之,方知汉阴旧治所在。而甄、刘二公皆有功于邑治者。”

汉阴邑署漂没80多年无治所后,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县治新奠基新店(又名茅店),即今县址。据传,当时为选新城址,曾于月河川道军坝、云门(今长窖、草桥)、烂坝(又称南坝)等处以同样大的容器取土称重,唯新店土最重而被选中。新店地处富饶美丽的月河盆地,北依龙冈,南屏凤山,月河环绕,地脉通远,山河走向迂回,被称为福泽之地。

汉阴县治迁新店后,县名始终没有更改过来。原因是:一是汉阴县名从757年到1132年已沿用了375年,大家都习惯了;二是历史上孔子高徒子贡与汉阴丈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汉阴已有一定知名度,不能将上了历史名篇《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的汉阴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三是新县治新店,又叫茅店,当时茅草遍地,没有多少人家,不便将新店命名为县名,取代汉阴县名。既然阴占了阳地,那么阳也该另觅新地了,于是,将汉阴原县治的汉阴坪,改称为了汉阳坪,两地地名来了个了大交换。这样以来,便形成了人们所说的中国山河(阴阳)倒置唯汉阴”。

县治从今汉阳迁来新店后,由于战争乃频,至元代的长时期里县城只是一圈矮墙,数间官署,居民寥寥无几。明成化一年(1465),始筑土城,建4门。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堑壕,即护城河,俗称海壕。四十六年(1618),拓宽城内马道,建东、南、北3门吊桥。崇祯十四年(1641),培筑里城并在护城河侧构筑土郭。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筑补城墙,内外补砌青砖。乾隆三十二年(1767),整修砖城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防日寇飞机空袭,于城西北角开“小西门”。 1955年,将东、北两面城垛拆除。1964年,东城门及箭楼被毁。嗣后,南、西2门上的箭楼以及角楼、城垛、内墙相继坍塌或被拆除。1977年后陆续拆掉东城墙北门及北城墙和西城墙大部2003年,南城门拆除。20世纪90年代初,错误决策,扩宽改造解放等街,开了破坏汉阴老城历史街区风貌的先河,从此使汉阴失去了发展古城旅游商机。现仅保留有西城门,南城墙及部分西城墙,东南端城墙上的文峰塔乃熠熠生辉。20世纪末,开始在月河南建新城。隨后,城区逐渐向东西南北扩展,城市骨架增大。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汉阴附郭安康县,所留旧治,添设盐捕通判,管理汉阴县务。乾隆五十四年(1789),安康知县设汉阴厅署

县治迁新店今址后的汉阴县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到清代中晚期汉阴旧县衙规制、布局、建筑臻于完美。汉阴县衙位于今民主街中段,坐北朝南,大门正对薛家巷北口,东临民居和马道巷,北靠仓神庙(今和平街县政府前院),西接民居(当时不与江南会馆接壤),20世纪50年代中期,县人民政府对旧县衙拆旧建新,进行了改造。80年代后,旧县衙建筑设施全部推倒重建,并拆除了北边仓神庙,打通了去和平街通道,征用了部分民房,将县政府重心移向北区,大门改设在了今和平街。

《汉阴县志》记载,南宋至元代,位于新店的汉阴县治,只有一两条街,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才有了六条街道:正街、南街、新街、中街、后街和北街。至清嘉庆十八年(1813),增加了关寺街、康家巷、刘家巷、黉学巷、大小马道巷、薛家巷、赵家巷、咸宁巷、牛角巷,七街八巷方正式成形。清中期后,东城门外形成了东关街,西城门外有了西坛、西关两处集市。在20世纪50年代前,汉阴城可算是安康10大县中除安康城外,街巷最多、最繁华的县城了。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防日寇飞机空袭,于城西北角开“小西门”。

 195812月,汉阴宁陕撤县并入石泉。1961年夏,三县拆分,恢复汉阴县建治。

1964年,东城门及箭楼被毁。嗣后,南、西2门上的箭楼以及角楼、城垛、内墙相继坍塌或被拆除。1977年后陆续拆掉东城墙北门及北城墙和西城墙大部2003年,南城门拆除。20世纪90年代初,错误决策,开始扩宽改造老城区街道,开了破坏汉阴老城历史街区风貌的先河,从此使汉阴失去了发展古城旅游商机。现仅保留有西城门,南城墙及部分西城墙,东南端城墙上的文峰塔乃熠熠生辉。

20世纪末,开始在月河南岸建新城区。2003年,南城门拆除,拓建新南街。隨后,城区逐渐向东西南北扩展,城市骨架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汉阴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変化,旧貌换新颜,城区规模扩大了10多倍,人口增加了10多倍,绖济总量翻倍以千计,如今城美、水美、山美、街美,人更美,宜居、宜业、宜旅游,正阔步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康壮大道。

 

(原载李家成《汉阴文史大观》等著作,夲次有增删)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汉阴邑迁修署厅记社溪行香院碑文 ·甄履 

明万历、清康熙《兴安州志》

清嘉庆、道光《兴安府志》,民国《重续兴安府志》

《安康县志》清嘉庆二十年即1815年出版的图书

《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明、清、民国至1991年12月版《汉阴县志》《汉阴厅志》

《汉阴县地名志》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