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实行“电子教学”不可


 柴福洪

 

      全国上下都在谈创造、创新、互联网+,唯一就是教育没有人谈教育创造创新,更不谈互联网+,谈的都是微课、MOOC、翻转课堂,说些没用的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教育改变模式,微课、MOOC、翻转课堂就有用武之地了,教育创新就自然出来了。 

现有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有如实体商店一样,创新的教育模式——“在线课堂”,就是像电子商务一样——我把它称之为“电子教学”。 

“电子教学”就是在线教学,同类学校自愿结成联盟,联盟下每所学校,集中联盟内所有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一门课或一个专业,把这门课或这个专业建设成当前中国同类教育的顶尖水平,其教学过程全部放在网上,联盟学校免费获取课堂教学视频(非联盟学校无权获得,并不对社会开放)。 

这种“电子教学”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它不仅能把优质教育资源扩散开来,又可以把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它如电子商务一样,彻底改变现有国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定范围实现相对高的教学水平。 

当然,新技术、新产品有多少人会买。想买的话,多少钱?如果很多人想买的话,市场和社会将有怎样的反应?比如眼下的打车软件,有多少出租车汽车公司抗议。好多新技术不单是科学上行不行、技术上行不行、产品上行不行、市场上行不行,还要看社会行不行。 

如汽车发明的时候,可以上街,但是前面得有人引导,速度不能比马车快,否则就是不正当竞争,这是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一个新的想法要变成产品,要变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组成部分,真的要过五关,斩六将。 

又如戴眼镜来解决近视的问题,刚开始想出来的时候有人同意吗?中间经过怎样的改变,最后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近视眼镜,今天看来仿佛天生就应该这样。但还原到当时,还原到任何一个给我们带来巨大福利的产品刚开始的时候,都有多种多样的困境。 

      电子教学”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汽车、眼镜和当今打车软件一样,发明时遇到同样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只要教育部认可,大力推广,尤其是教育资源薄弱的教育领域,最有可能第一个采用“电子教学”模式。 

      如某一个县的基础教育,全县初中所有初中学校,一校建设一门课,所有的学校学生就在线上看所有各个初中最好的老师讲课,这一门课的其他老师,认为某一处讲得不太好,就可以用“微课”提出对视频的修改、改善意见,看视频的课堂老师就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办法教学,如果有老师认为自己的课,比现在的“电子课”讲得更好,就可自己的课录制成MOOC形式,放到网上去,与在线教学比高低,质量竞争就出来了。何愁教学质量上不去? 

 高等教育更可以这样做,按类教育同一专业,一校建一个优质专业,集中联盟内所有这一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实行在线教学,电子课堂免费共享,不仅教学质量能普遍提高,而且节约了大量教学成本、专业建设成本。而在高校里,一个教室一台微机、一台投影仪、一个大屏幕等都是标配,不需要加大投资就可实现。 

这种“电子教学”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地区,教学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且是解决大面积“贫困教育”的有效办法。更是对过去中国政府“扶强不助弱”的错误政策的弥补,比起“211985、职教范校建设计划”是不需要财政拿很多钱就能办成的事。而且,教育效率与效益大幅度提高。

有人认为:“电子教学”会带来教师失业,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消失,这是不会的。学校除非有一天,电脑可以把个人所选择的所有知识与技能列举出来,直接输入人的大脑,人即可掌握全部选项的知识与技能,否则,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效率,降低教育教学的成本费用,为教育消费者创造价值。

 

                                                                                   

                                                                                              201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