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 效用 价格的均衡性统一
廖仁平
关键词:经济学 价值 效用 价格 均衡
提 要:论述了信息对称竞争充分的市场条件下商品价值-效用-价格的动态均衡性统一机理,完善了劳动价值论与效用论调和统一的理论基础。
1 几个基本概念内涵简述
1.1 价值 本文所论价值主要指的是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显然,每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是一种统计平均数据值。就某特定经济体而言,若其年度GDP价值量由总劳动时间n小时产出,则GDP/n就是该经济体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
1.2 效用 相对于人类的商品有用性。虽然任何个人对任何商品的边际效用体验都是动态变化的,但社会总体统计平均而言,特定商品在特定时空中会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性边际效用。市场均衡(或准均衡)时,统计意义上的某商品社会边际效用的货币标量就是其市场均衡(或准均衡)售价。
1.3 价格 商品在市场中成交的货币数量值。
1.4 均衡 本文所说均衡态主要指的是经济参数在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相对存在的最大概率状态。
特定时空特定经济体中的任何经济参数的各种状态值都可以统计性地获得其概率分布(抽样统计而得到),其中的最大概率状态实质上就是人们常提到的均衡态。均衡态虽然客观存在,但因其科学的概率函数很难精确表达,其概率值一般又都非常小且动态变化,所以均衡态很难准确计算也很难被人们精确把握;但统计学知识提示人们在均衡态附近一定范围内,可以包括经济参数存在的大部分可能性…以某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为例,就可以有“某时空处每单位商品a的市场价格在100±3元间的概率为95%,其中值100元就是其均衡价格值。”等表达…
2 商品的价值-效用-价格是如何统一的?
经济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它们之间的争议已经百年有余,其中的对立统一性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清[1~9]。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价值量和其不同的社会边际效用量,同种商品也存在着品质差异,这些不同,若不经过一定的标准化处理,是无法进行相互比较的。目前人类使用的这种标准化技术手段就是货币的标定。那么,商品的价值和效用又是如何经过货币进行统一的?
任何商品的产出,都必然凝结着人类的劳动等价值(商品中资本及土地等的转移价值归根到底仍可追溯到劳动,只不过现在还无法准确量化单位商品中这种转移的价值量。)这个价值很抽象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人们为什么要耗费劳动去生产商品?当然是因为需要其商品中的效用,人们当然也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产出最多的效用,但受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来,在特定时空中,市场竞争致使各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价值量与其效用量(社会边际效用量)有一个特定的正比例关系。在同类商品中,品质越高的商品具有越多的效用量,自然就需要越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生产它。
所有生产要素都有一种获得均衡补偿的趋势(虽然竞争中各种信息不对称性及非市场因素等的干扰使个别商品的价值与市场均衡价格分离,但较长期地统计平均看,这种分离不会太大)。当商品生产中投入的价值量不能得到充分补偿时,人们就会减少其产量,通过边际效用规律重新进行商品的市场竞价直到其市场售价达到价值价格均衡点。当某商品价格远高于其价值投入量的补偿时,单位商品的利润很高,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扩大其产量供给市场,直到其供给量大于某边际量时,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其市场价格达到均衡点…
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商品边际效用集合及自己手中持有的货币量来购买商品,全社会的消费者会自然地形成一个社会商品边际效用集合,这个社会商品边际效用集合是形成社会总商品市场均衡价格集合的基础。虽然每个消费者愿意出价购买的商品集合及其相应的价格集合都不同,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将商品的供需量及价格调整到一个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准均衡”状态(若某时空处单位商品a的市场价格在100±3元间的价格概率为95%,且100元就是其均衡价格值,则除了100元这个均衡态外,100±3元间的每一价格态都是其价格的准均衡态…)。
以上就是商品的价值-效用-价格间市场性统一的简明机理。可简要总结为:商品产销循环过程中,竞争使投入价值量与效用产出量间呈一特定的正比例关系,商品的社会边际效用集合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商品的“准均衡”货币价格集合。商品的价值、效用、及货币价格间的这种匹配是动态的。正是这种动态匹配性货币价格统一了商品的价值和效用。套用货币哲学“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值”[10]这句话说就是“商品的价值和效用惟由其货币的量所决定”。
在信息对称、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中,无形之手使价值、效用与价格三者间自动趋于统一,当其统一基本完成时,也就达成了通常意义上的“均衡”。此时用商品的统计平均价格代替其统计意义上的平均价值或平均边际效用进行相关经济分析,其误差常常很小。
3 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若某政治经济系统中各自变量性要素相对确定后的要素集合为Ci(Ci=C(c1,c2…ci)),则Ci经信息对称竞争充分的市场自动调节,所对应的各因变量经济参数集合必自动趋向某一均衡态Bj(Bj=B(b1,b2…bj))演化,虽然Bj中的每个因变量经济参数的均衡态存在概率理论上很难计算(因其科学函数表达式很难精确定义),但可以近似估算(抽样统计可近似得到任何经济参数的状态值概率分布图),一般说来Bj中的各分量值就是其对应因变量经济参数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最大概率态,可以近似地将Bj中的各因变量值广义性地看成为一个点。
政治经济系统中的要素集合Ci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的Ci对应着不同的静态均衡集合Bj,这些不同静态均衡集合Bj中相对应的某因变量经济参数的多个静态均衡点共同以时间为序就可以形成其因变量经济参数的动态均衡曲线。
当商品的价值-效用-价格达到市场均衡统一态时,统计平均而言,其劳动价值量、货币价格量、社会边际效用量三者间近似地相等。此时直接用货币价格量表达相关商品效用量或价值量就具有了基本等同的性质,即使存在误差也常常很小。
实际市场中,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的完全统一是瞬时性的,分离却是常态,但在各种正常的准均衡情况下,这种分离往往并不太大。
基于以上对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统一的理解,再回过头去理解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的货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的论述,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的天才直觉(1867年,均衡概念及相关统计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效用-价格统一的论述并不存在)!
4 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统一的意义
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统一的意义也许主要在于它可以统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或者说它至少可以调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间的矛盾冲突。
在商品生产循环中,只要满足或基本满足信息对称竞争充分,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统一是一种自动发生的必然趋势。当破坏或影响信息对称竞争充分的因素存在时,这种统一就必然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当破坏程度很大时,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可以基本没有联系,此时将发生资源配置失效…
商品价值-效用-价格三者间严重分离时的资源配置失效,既可发生在市场经济中(垄断、欺诈、恶性竞争等使然),也可以发生在计划经济中(官僚作风、不作为不负责任等使然)。显然,不同所有制度中的经济管理策略必然不同。市场体制中管理重点是保障信息对称竞争充分,反垄断反欺诈等是其日常工作;计划体制中的管理既要保障信息对称,还要在微观上强化责权利科学挂钩以激发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同时也必须在宏观上强化对各行业的调控监管以保障竞争的有序和效率等…
参考文献
[1] 周博. 简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及其哲学背景[J]. 商业时代,2014,28:28-30.
[2] 王孟山. 商品价值概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价值论的融合与统一[J]. 中外企业家,2013,03:226-238.
[3] 巴红臣. 统一价值理论的思考——对劳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综合考量[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5:8-11.
[4] 张昆仑.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01:3-8.
[5] 余陶生,胡爽平. 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的统一”论[J]. 经济评论,2007,03:3-9.
[6] 白暴力,张栋.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100年的弯路[J]. 财经科学,2006,08:91-96.
[7] 白暴力. 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相关性分析——兼论恩格斯的天才预见[J]. 人文杂志,2002,04:53-56.
[8] 宋波. 劳动价值和边际效用在历史时间中的共同递减趋势──论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综合统一[J]. 南开经济研究,2001,02:64-68.
[9] 张春生 ,张红霞. 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之比较分析[J].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06:48-50.
[10] 韦森.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015年3月16日于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