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首席物料官连载之 -7- NPI新产品导入不顺


 “科罗娜”(一个新产品的名字,也TMD怪了,欧洲人把他们的手机都给起了些女人的名字)的NPI更是不顺,主要问题是出在供应商产能的准备不足上,尤其我们自己的一个VI(vertical integrated - 垂直整合)供应商,英文简称FP,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要啥啥没有,问啥啥也不知道,好不容易知道了,给了承诺,结果还总是de-commit(违约、交不了货)。于是,大家说,FP,这个名字起的好啊,FP就是“放屁”嘛!也可以说是Fxing Plastics, 我的采购经理默默地说,这小子英语好,据说是专业八级。

      无论是FP也好,还是其他的供应商,因为交不了货,满足不了NPI的进度,没办法,我们只好天天review(复审、检查),开con-call(电话会议),而且每次都是拖到很晚,一开始到了大约晚上七八点钟,再后来甚至到了半夜。参加review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老板进去了,我也进去了,我手下的采购经理也进去了;中国人进去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欧洲人也TMD进去了。小小的会议室里面除了嗡嗡叫的英语声之外,听不到别的。TMD,有这么复杂吗?不就是追个料嘛?!结果整天是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被反过来,覆过去,颠过来,倒过去,被各种语言,各种肤色的人,问了无数遍,最后才知道,shit! 那压根儿就不是问题!如此持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 严格来讲,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push-推动,这个东西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人为什么需要被别人pushpush也能成为一种功劳??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啥也没干,天天在“push”别人,难道这也说一种工作??

       到了后来,负责这个项目的商务经理问我说,是不是走的那个计划经理早就知道有这么多问题(liability, NPI不顺等),故意不讲,然后自己溜了?我说不能吧?那小子看起来还算实在。他那个名字起的不太好,很容易让别人想到是这样,那个商务经理说。

      十月份正是peak season 期间最peak的时候,结果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差点没把我们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