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无问责”的只有中国足球吗?
----读《中国足球毁于“无问责” 换教练竟成足协官员政绩》文章的感慨!
汪华斌
虽然我每天上网的时间不长,但都会游览一下体育;所以昨天上网发现有篇评论中国足球的文章,《中国足球毁于“无问责” 换教练竟成足协官员政绩》;发现这篇文章很实事求是,所以就看了起来。文章详细论述了中国足球的选帅(教练)过程,“面对国字号球队接二连三的屈辱性失利,中国足协除了换帅便无计可施?主教练担责之外,为何没有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降级使用’?‘问责制’只把账算到主教练层面,行政管理人员却屡屡‘化险为夷’;当年戚务生一句‘我只负我该负的责任’虽然引起诸多舆论讨伐,但这句实话却是中国足球罕见箴言”。
是啊!中国最先市场化的足球改革,最后却是中国足球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是越来越叫国人失望。因为我们的邻居韩国的足球上去了,我们的邻居日本足球也上去了;但却只有我们国内越来越红火的足球,竟然在与国际接轨中越来越退步。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当初还没有进步的足球就能赢香港队多少个球,而现在腰包鼓起来的中国球员竟然只能与香港队踢平;这难道不是我们足球改革的笑话吗?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25年间先后有12任主帅,这不能说我们的主帅是铁饭碗;再就是我们的国产主帅从上海人到山东人到北京人到辽宁人,外籍主帅从德国人到英国人到墨西哥人到塞尔维亚人到西班牙人到法国人;最后国足的表现充分证明其成绩不佳并非主帅之过。“换教练是官员的政绩,官员们没有长期规划;听说明年‘脱钩’很多不适合足球工作的干部要被调离,我的感觉是他们走得太晚了”。这既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提及国足时仍然愤愤不平的心声,也是很多中国球迷的呐喊;“中国足球对于足管中心的干部来说就是工作需要,指手画脚可以;受累干活不去。典型的不作为,胡作为;足球就应该交给真正热爱这项事业的人管理,希望‘脱钩’以后中国足协能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至少在国家队问题上能够尊重专家和俱乐部的意见,至少选帅时候不再带有长官意志”。
的确如此,按照专家们的看法只有以中国足协“新生”为代价的中国足球改革才能显现出积极效果;而积极效果的出现,至少要在一个世界杯周期之后;“大家觉得愤怒和难过,都是因为国足水平差到难以接受了;如果是12强赛输给日本、韩国、伊朗、澳大利亚,大家都能接受;打不了世界杯很正常,我们没有那个实力和水平;但现在主客场打香港才拿两分,这就纯属人祸了”。“其实还有更麻烦的事,这届国奥和国青的比赛大家也都看到了;同年龄段的竞争基本上和国足的地位没什么区别。这么看5年之后,我们还是打不了世界大赛;2022年世界杯还是进不去。现在我们要干的,就是赶紧把不合格的官员赶走;让足球按照自身的规律慢慢发展。这样的话再过10年,中国足球才会真正有些起色”。
我不是足球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无法评说这些观点是否正确;但的确认可这个观点,中国足球真的是毁于“无问责”。因为我们每次看到中国足球令人失望之时,顶多就是换个教练;而我们主管官员除了沦为腐败分子被查处外,根本上没有出现过问责是免职的现象。要知道这还是中国大地上最先市场化的改革,竟然只是在利益上实现了最大化的原则;如我们的足球改革带来的是什么,是教练与球员的天价收入水平。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过气球员与教练都愿意来中国淘金;因为在这里竟然能拿到国际上的最高收入。也就是说中国足球的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只是收入水平增加,而实际水平反而是下降的。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改革同样步入了中国特色,那就是这里也是两极分化的产物;既有一场球就能收获几百万的中国两极分化富翁收入现象,也有一年几千元收入还经常欠薪的中国两极分化穷者收入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现象下,暗箱操作更是普遍存在的状况;这也是中国球员也没有将心思用在技术与能力上,因为收入水平与潜规则有关而与技术和能力没有关系;这才是中国球员遇到强外援也能发光的原因。而当没有外援的国足,简直就是一群绵羊在与狮子打斗;你看的人除了添堵还能心情舒畅吗?
其实我们社会的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没有任何改革会是真正的问责的;如我们的国企改革,即使国有资产流失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至于竞争力,更是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也正因为如此,国企如国足一模一样;其高管们的收入水平能与国际接轨,但却与国际竞争力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是我们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环境保护,究竟有谁被问责我们应该是心中有数;然而我们社会的实际环境呢,大家更应该是心中有数吧。
责任,这是我们社会最缺乏的概念;因为我们社会只讲权力,所以我们社会任何人追求的都是权力而不是责任;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都想当官的原因。如果我们社会的官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我们社会的官还会有人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