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见闻


  乌兰巴托几乎没有树,也许是气候的原因,或者是高原的缘故。偶尔见到几棵杨树,长不高不说,还都是半死不活的,而且树头基本上都是死的,无一例外。到是榆树活的很滋润,这让我想起了新疆、陕北、内蒙古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在那里,也是榆树广布。茅盾先生当初写完《白杨礼赞》后,也许还该写一篇《榆树礼赞》。生存能力这么坚强的树,是值得礼赞的。不明白蒙古人为什么不把榆树当作绿化树,我记得乌鲁木齐和兰州有些街道的绿化树就是榆数,很茂盛的。

  
  乌兰巴托也没有鸟,即使全球最常见的麻雀也没有,但在我前文中所说的那个喇-嘛庙上空,家燕却十分多,成群的飞来飞去。将巢建在喇-嘛庙的屋檐下,趁着短暂的夏天,忙碌着利用草原上成群的蝗虫养儿育女。所以在喇-嘛庙的地面上,有一层白白的燕子粪痕迹。
  
  乌兰巴托街头上竟然有卖烤羊肉串的!这一点大家没想到吧?也让我们很吃惊。不过那羊肉串也太夸张了!30多公分长的签子上,只有区区三块羊肉!不过各位看官别着急,那三块肉可是每块都跟成年人的拳头差不多大呢。当时我跟朋友开了个玩笑,说你学学新疆人叫卖羊肉串的声音吧。朋友立即学维族朋友的声音喊起来:羊肉串儿羊肉串儿,五毛钱一串儿~~~~。谁知道话音未落,买羊肉串的那家伙立即抬头回了一句:羊肉串羊肉串,不好吃不要钱,10块钱一串!鼻音浓重,把我们吓了一跳。一问,原来是从陕北过来的小伙子,到乌兰巴托烤羊肉串已经四五年了,一串也的确卖10块钱人民币!
  
  乌兰巴托没有一根水泥电线杆子。都是钢铁的,前-苏-联给他们的。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不信的话,有机会去乌兰巴托的朋友可以专门看看。
  
  乌兰巴托的彩虹跟我们常见的彩虹不一样,我们常见的彩虹在天上,乌兰巴托的彩虹在地上,就在你身边,感觉就是地上的一个彩虹桥,离你不到10米远,用手就可以抓住一样,但等你走过去10米,发现它离你还是10米远。乌兰巴托就坐落在狼居胥山(现称杭爱山)下,色格楞河边。由于是高原的缘故,夏季里,阵雨较多,阵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
  
  乌兰巴托除了市中心有些“大楼”(其实也很少超过6层)外,城市周围漫山遍野都是帐篷,绝大多数人还住在帐篷里,从市内向周围望出去,白花花的还以为是雪山呢。乌兰巴托的市容市貌跟我们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相对略好的县城差不多,从老百姓的生活和乌兰巴托的是市容来看,估计在前苏联时代,蒙古人也没从老***X毛***子那里得到多少好处,毕竟不是人家的加盟共和国,不是人家的人,只不过被人家利用而已。
  
  可能是地广人稀、对生活质量追求不高的缘故,外蒙古人有些懒(其实用“很懒”描述似乎更确切,但用“很懒”有民族*歧视的嫌疑,故不用),当然也就很穷。外蒙古人不象内蒙古人那样勤劳,但喝酒却跟内蒙古人如出一辙,在乌兰巴托的街头上,经常看见有三俩人在大排挡(姑且叫大排挡,其实不过是街头几张桌子而已)喝酒。蒙古人喝酒跟我们东北有些剽悍的哥们儿喝酒一样,光着膀子,一人提着一瓶,干喝,什么菜都没有。乌兰巴托的白酒基本上就两种:成吉思汗酒和忽必烈酒,跟*老****X毛*子的伏特加一个味道,都是勾兑酒,一股怪怪的味道。但喝起来感觉还不错,有一次我对付那位在华东师范大学留过学的志愿者导游,我们俩每人各喝进去了两斤,那小子当场“现场直播”,被一群兄弟抬了回去(呵呵,就这点酒量,还敢跟我来宾喝酒,真丢蒙古人的脸)。第二天醒来后非要跟我继续拼,意图报仇,我来人,岂能与胡儿一般见识?何况既然已经完胜,就应该见好就收,就当场笑着拒绝了!
  
  蒙古的白酒秘方据说跟俄罗斯伏特加一样,都是化学家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发现者)经过N次实验才最终确定的、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小。成吉思汗酒比忽必烈酒略微贵一点,但折算成人民币都不超过10块钱。
  
  外蒙古人做事情从来没有计划,都是到了跟前才几个人凑在一起现嘀嘀咕咕乱商量一捅,去哪儿,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都没有计划,也无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