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评系列二:三个“是什么?”--去中心化和分布式


 第二部分 

三个“是什么”的内容

一、企业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一)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应是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因为互联网消除了距离,并使得企业网络化,企业则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湛评:在企业运营架构中,正确的、流畅的流程规划指南生成是一个关键支持平台,指导企业员工向互联网思维目标靠拢接近,唯有企业和员工形成主动、积极推进的目标主观意愿,才能与用户、合作方形成完整的网络化链条,才能使设计规划好的流程得到落地,同时对规划好正确流程要有监督机制,监督主要在不同时期、层次进行必要的系统维护、漏洞升级、对策调整、事务无流程支持申请生成、执行落地跟进抽样回访,以使实现全流程零缺陷目标实现。

我个人感觉,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零距离,二是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其实就是零距离。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是有距离的,现在则是零距离。这就像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

湛评:互联网消除了企业与用户之间距离,推动交互窗口实现,把用户需求和企业导向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有效价值,用户需求在什么,混合专业业余的混杂想法创新点子,提升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捷化、智能化,我们企业如何消除距离基础上延伸出打动用户的感动思维,不是每个电器配置一个网器接口就是互联网电器,要延伸用户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更多的超值服务功能来支持,形成对更多用户、不同的生态圈客户的高粘度的丝丝心动环境。

零距离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其实就是网络化,网络化说到底就是没有边界了,原来的企业是有边界的,现在则是无边界。

有距离,有边界,导致的是企业和员工、用户、合作方的关系是博弈关系。而零距离、网络化要求企业和三者的关系要变成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比如,企业和用户之间。过去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主动权在企业手里。企业千方百计想要让用户了解产品、购买产品,最好的手段是广告和宣传。而现在,用户知道的信息比企业还多,用户知道全世界的信息,但企业未必知道,因此也就没法通过广告让用户相信。

再如,企业和员工之间,过去是企业控制员工,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的指挥来做,但现在不行了,员工知道的信息比企业知道的还快,他第一时间知道了用户的需求,但企业未必知道,所以不能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控制信息或者让员工把所有信息都报给上级,再发号施令,必须要让员工拥有自己的自主权。

还比如,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过去是博弈关系,供应商要通过竞标给企业供货,企业要的价格是最低的。但是现在,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必须让供应商参与设计。

事实上,现在变成了合作共赢的生态圈,不管是员工、用户还是合作方,都应该是合作共赢,否则你就没法真正去赢得市场。为了这一点,我们要打造并联平台的生态圈。过去全世界的企业流程都一样,是串联的,从研发开始,一直到制造、销售,一步步的推下去,没办法直接对着市场。但是现在我把串联的变成并联的,所有的各方并联在一起,都要为市场共同创造价值。

生态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放。过去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边界非常清楚,但生态圈不同,谁能满足用户需求,谁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谁就可以进来。这也是网络化的思维。

湛评:如何设计生产不过时的产品,别样的风格,要看用户、客户对企业是否有很高的需求依赖度、是否带来在时间、空间节点的双赢交互价值兑现,小微团体有什么,有互联网思维有创意有动力肯吃苦,企业有什么,有资源有平台有流程,如何构建并联服务型流程促进小微团队在互联网、无边界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赢利价值,需要平台、接口组织形成自主创新设计并联服务流程,引导小微组织团队发展、小微作为企业终端窗口,要在资源平台流程方面充分满足小微组织创意研发生产物流营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