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人如其名,青春,阳光,明朗。过去刚刚看他演奏视频时,觉得他的演奏动作幅度太多,有些做作,现在看习惯了,很喜欢。
贝多芬《钢琴、管弦乐与合唱幻想曲》与“贝九”和《皇帝》有着一些内在的联系,据说老贝在幻想曲中尝试了把声乐加入交响曲的设想。
1808年12月22日,贝多芬亲自演奏这部作品,音乐会前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是:“一首以整个管弦乐团逐渐加入演奏,并以合唱为终曲的钢琴幻想曲”。但这次演出却惨遭失败,原因是贝多芬开始变得严重的耳聋让他再也无法和乐队协调。后来证明这是他本人参与演奏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音乐学者把这部作品归类界于第4和“皇帝”之间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但它却不是三乐章的传统协奏曲形式,而是变奏曲式的单乐章。整个作品呈现一个“大渐强”,是拉威尔后来在《波莱罗》里用到极致的技法。而管弦乐器依次出现的手段,也被后来的布里顿反复用过。作品以一段悠闲的即兴式钢琴演奏开始,独奏的最后才出现这部作品的唯一主题。这个主题被不断变奏,逐渐加入管弦乐,并在最后5分钟开始由三个女声、三个男声推向整个乐队加合唱的高潮。这个主题让我联想到贝9“欢乐颂”。它们有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音符长度相等并按音程交替升降,没有突出的跳跃,这种听上去平淡质朴的旋律,却能够被贝多芬赋予火山爆发般的巨大力量。从形式和主题上看,这部作品无疑是通向伟大第9的重要桥梁。
这部作品并不经常上演,CD版本也相当稀少。原因听上去有点可笑却可能是真实的:合唱部分不过5分钟,合唱团没有兴趣一直坐在那里无聊等待最后的演唱,而钢琴演奏家也通常不希望有合唱团参加管弦音乐会的演出。
但就仅仅因为它奇特的构思并作为贝9的一个准备,我们也太应该聆听这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