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是否“最败家”?


            
    欢迎加入本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

    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社保基金会基金管理及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将社保基金推向了风口浪尖。社保基金甚至因此在舆论上背起了“最败家”的恶名。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亏损共计69.53亿元,其中2013年亏损14.7亿元。此外,2013年底,社保基金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为此,有关媒体方面将审计署所披露的各项数据相加,因此得出结论:社保基金损失175亿“最败家”。

    社保基金“最败家”?有关媒体作出这样的结论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往社保基金的身上泼脏水。实际上,社保基金损失175亿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从审计署的结论来看,社保基金最大的一笔投资损失是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共计亏损69.53亿元。这是社保基金实实在在的损失。至于“2013年底,社保基金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这只是账务的处理问题,与社保基金的投资无关,更不能视为是社保基金的投资损失。因此,把这103.02亿元的损失强加到社保基金的头上,实在是“莫须有”的罪名,也并非是审计署的原意,只是媒体方面的曲解。

    而且,尽管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共计亏损了69.53亿元,但这只是社保基金投资的局部亏损,它并不改变社保基金投资整体盈利的事实。同样是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论,2013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685.87亿元,收益率6.20%。而根据社保基金自身的披露,自2000年成立至去年底,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超过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因此,社保基金整体投资收益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低迷,社保基金能够取得这样的投资收益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尽管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共计亏损了69.53亿元,但这不能成为人们指责社保基金的理由。其实,熟悉投资的人们都知道,一个人、一个机构的投资不可能完全不犯错,某一笔投资亏损了,某个局部的投资出现了损失,这是无可非议的。人们更不能因此对当事人横加指责,更不应给社保基金扣上一顶“最败家”的帽子,毕竟社保基金总体是赚钱了,而不是亏钱。这样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在否定社保基金“最败家”、认同社保基金总体盈利的同时,有关方面也确实需要对审计署的结论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要正视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共计亏损了69.53亿元。由于最近几年A股大盘一蹶不振的原因,指数化投资出现亏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社保基金来说,是不是可以减少或者回避这样的损失呢?毕竟在股市不振,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指数化投资本来就非常被动。作为社保基金来说,更应该要重视对个股行情的研究与关注。

    又如,从审计署的审计结论中,人们还发现,社保基金因为部分协议存款办理不够规范,导致利息收入减少1.65亿元;同时,2013年社保基金对减持H股收入获得的港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结汇,导致港元存款汇兑损失9287.97万元。这样的问题显然是不应该出现的。这是有关当事人责任心不强甚至是渎职的表现。为此社保基金有必要对责任人予以惩处,甚至予以除名,以增加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心,进而减少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这实际上也是对全国人民负责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于审计署此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社保基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