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快速增长的大智若愚法则
作者 牛立超 指导 杨发文
【思享者语录】
1.我们通常认为投入产出比等于收入除以劳动投入,照此理解,少干活、多挣钱就是好工作。这其实是认识的误区,少干活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能力得不到提升,多挣钱就无从谈起了。投入产出比的正确理解应该为劳动投入除以收入,多干活、少挣钱才能赢得长久发展。
2.工资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非工作的不断变化。频繁地跳槽,背离了发展的轨迹,欲速则不达。
3.在求职时,我们的目标是少干活、多挣钱;真正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多干活、少挣钱。前者是理想,后者是实现理想的通道。
如何实现工资快速增长,每一位员工都在尝试寻找答案。
有人选择跳槽,不断寻找工作清闲、挣钱多的工作,一旦有更好的目标出现,立马走人。如此反复循环。
这无可厚非,按照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投入产出比,即投入产出比=收入/劳动投入,少干活、多拿钱确实是增加投入产出比的不二选择。
然后,频繁地跳槽并不能赢得工资的快速增长。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存在通过跳槽实现工资增长的情况,但是如果没有自身能力的提升作支撑,这一增长是有限的,且不会长久。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情况是,为了追求蝇头小利,频繁地跳槽,每项工作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疲于被动地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导致自身能力的提升无暇顾及,在上一家单位遇到的问题,到了新单位同样面临。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给人留下工作不够扎实稳定的不良印象,工资增长无从谈起。可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那么,如何实现工资的快速增长呢?工资的增长,是建立在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上的。拥有能够胜任职位的能力,我们才能在薪资谈判中赢得筹码,这与谈判本身无关。
而能力的获得恰恰需要通过工作来实现。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努力完善自己,同样是在工作中施展自己,探寻自身能力的未知极限。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正是通过工作我们实现了能力的不断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干活才能提升能力,而提升了能力才能实现工资的增长。如果头脑中一味地想着少干活,我们就放弃了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磨砺我们能力的空间。
有人可能产生这样的疑虑:多干活没问题,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涨薪却是由老板决定的,如果工资还是原地踏步,岂不是白白多干了活儿?
多干活、少拿钱,看上去似乎员工吃了亏,但这只是暂时的,老板心里同样有杆秤,看到你工作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涨薪也是迟早的事情。况且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工作中锻炼的能力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这笔个人财富将成为你谈判的筹码。最坏的结果无非是,老板对你的努力长期无动于衷,那我们也就没什么可留恋了,大可一走了之。老板失去了良才,而你却练就了一身武艺,没有什么可吃亏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干活少、挣钱多固然是我们对工作的美好期待,然而要实现这一结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多干活、少挣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投入产出比公式的理解存在误区,正确的理解是,投入产出比=劳动投入/收入,多干活、少挣钱才能为日后的长久发展做好铺垫。
然而,就是这么个道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搞混了,事事计较,计较得失,计较职务,计较名利,最后吃亏的只有自己。倒是那些一心工作,无怨无悔,不计较得失的,反而赢得了“计较”的资本。
这就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智慧。放下一时的得失,将做好工作、提升能力作为第一要务,看似是吃了亏,最后造福的还是你自己。吃亏是福,说的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