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医的固步自封圏套,中医才可能发展。


 突破中医的固步自封圏套,中医才可能发展。

因为中医界一直被《内经》、《伤寒》等一个个圈子死死套住了,死套住的原因是未有从实际道的层次理解深透,真经是在活的道中,在文字表达和真正的道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很多更是失真的,难得活用其道,几千年因为真知者太少,不敢硑经典,奉之为聖,对经典尊奉是不錯,实际用文字表达道是很困难的,所以留下的经典只能作为引路之灯,不可完全为据,因为无字才是真经,这无字是什么经呢?是变化之道,是自然之道。道要练功才能通达,不是你从书上可以得到的东西,所以对那些不懂道化的中医教授必然不真,因为他们是书呆子,道化这是活的实际教材不能荒废。

因此对待经典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目的有所取捨,而且要以道化之真来恒量验证,去掉经典中之不为经典的东西,增加新的经典用法,要以活的道来恒量精典,所以中医要以功道为基礎,这是中医的本源和灵魂,万万不可丢失,文字书籍为参照,这样我们才能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和发展。新中医必须建立起阴阳理论到临床技术之间的科学中介体系,即建立起阴阳科学数理体系,用阴阳科学,即用中医的阴阳之圈,去套西方科学理论体系。给科学分阴阳,给西医论五行从而即可产生出一个“中化西医”,关于中化西医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西药气性,要尝出各种西葯的气性和研究的功能,这是很方便的事情,这样西药即可变成中药来使用,至于透视和指标都是为确定症状态服务的,这个症状态仅供参考使用,病因的阴阳表达,中医易学准确确定,有了病因即可指导和确定控制症状的方法和措施,有道学针法,有复方理论指导下的适宜人气的组方用葯法,这个方法:一要突破外易为主传统中医经验法,变成内易为主的易变法。二要突破传统中医的脉学法,回归道学即易学法。三要突破气性定性描述法变为定量描述法,这样伤寒方子为参考之用,内经论述为参考之用,本草葯性用数描述。继承伤寒、内经、本草的优点,从而用适合人气的用易控制的因果规律去组方,更为理论而得体。

 

通过这样的步骤,一定即能产生出中西合壁,形而上下一統的真正较完善的医学体系。这个医学体系即必然是以易統内经、伤寒、本草、用针的系统方法体系,即易学中医体系,这个体系也必然是一个阴阳数理生命科学体系。

为此第一步中医要把自己阴阳科学化,第二步即可把西医阴阳科学化。二化完成中化西医学即成功了,中西医合壁即一統了。也只有阴阳科学才能一統生命科学。

2014/4    江苏省连云港市  高品山   77岁   qq173438347   电话138123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