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释迦牟尼觉悟了。生命为释迦牟尼所用,借以觉悟。
生命的从头至尾,体现的都是一种另类的虚构方式。神以奇特的材质虚构着生命,这些材质被称呼为有机物质。在其存在的真实性方面,有机物质与构成网络游戏人物的软硬件并无本质区别。生命无论从个体上,还是从群体上,都无法逃离其虚构的本质,无法逃离其与从未存在过并无本质区别的虚无。
2
僧肇法师亦然明了。
《五灯会元》: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义井语录》:师饭毕。说晋肇法师得罪于姚兴,欲杀之。肇乞假七日,作一书名宝藏论。将死时说偈曰:四大原非有,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砍头犹似斩春风,春风一度何曾真?
什么时候,混到了砍头犹似斩春风的境界,一个人就算是真正成熟了,因为他已经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我们的真实存在。
念天地之长远,叹人生之短暂。宇宙时无限,区区数千年。亿万斯年以后,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中存在过的人类种族,犹如从未存在过。我们就象电脑里曾经存在又被彻底删除的数据一样虚假。真实的,与虚幻的,事实上并无不同。
这才是我们的真实生存状态。我们是上帝吹出的彩色的泡泡,是上帝的电脑中删除后犹如从未存在过的存在。
3
我出生于地球公历
我喜欢这种感觉,在某年某月某日,独自步行穿过某个陌生城市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穿街道过巷口,走进一个个不知名的居民小区和人流涌动的菜市场。我甚至常常想到在无限的宇宙的另一个无限遥远的不知名的处所,被复制了同样的一个地方,场景,甚至是同样的人们。我不知道自己穿行于何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只是一个网络文件一样的存在物?
面对宇宙,渺小人类的生存状态,正如罗伯.葛利叶所说:未来已属于过去。
4
文字创造了一个时光入口,一个记忆的入口。
从时光入口,寻沿记忆的轨迹……
个人生活不可避免的被放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这便决定了,一切个人记忆,都是放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个人记忆。写作能够使人清晰的认识到,在人生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属于我们共同所有的历史过程。
写作,使得我们可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人生。
无限的时间的线条纵横交错,抹去其上每一个点的真实性。当历史在大脑中无限延长,无论置身过去、现在或未来,个体能够洞穿其与虚构并无区别的本质。
生命的存在本身体现的是一种虚构方式。我们的生命不过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虚构体中一个极为细微的一部分。
5
也许只是好奇,我小时候,竟常常要想一些很过分的问题。我疑惑于自己的出生与存在,有时甚至觉得很虚假。
关于生命的最初思考,或许正是理性的萌芽。
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时间的起点到达我们的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过程,而我们却存在于这个过程之后。难道我们的生命,竟是与这个过程,同时存在?设想,我们生前的时间是无限的,推想,我们的出生这一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曾经存在于世间。知道我们曾经存在于世间的我们自己,却将永远消失于世间。事实上我们的存在本身犹如从未存在过,事实上我们的存在本身等于虚无。
无限的空间延展出一条条的或直或弯或拐的长线,无限的时间亦然。两种长线交叉,构成一个无边无际的网络,形成无数的交叉点。这个网络所形成的无数的交叉点中的每一个,也是一个几乎无边无际的网络,如我们的银河系。
我们生活在庞大时间网络的一个点上。面对无限的时间,我们的生存状态,真实与虚假的差异,其实并不明确,一切正如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博尔赫斯所描述的:(1)我从不虚构故事,我只发明事实。(2)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3)如果虚构作品中的人物能成为读者或观众,反过来说,作为读者或观众的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虚构的人物。卡莱尔在1833年写道:世界历史是一部无限的神圣的书,所有的人写下这部历史,阅读它,并且试图理解它,同时它也写下了所有的人。
博尔赫斯所深刻理解到的发源于卡莱尔的一个革命性的思想为: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结为一体。理解这一思想的人们,绝不会将自己囚禁于现实的的世界,而是选择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同时,自由,已为自身的选择所赋予。理解这一思想的旅行者,在旅行中,他们行走于这一个已经联结为一体的广大世界。阅读,即为旅行。
其实人本身,亦可谓为纯粹虚构。现在的我们,跟书本上虚构的人们,跟史书上或虚构或曾经存在的人们并无不同。存在于书本之外,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存在于书本之内,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书本之外的生命,可以延续于书本之内。书本之内的生命,可以投影于书本之外。无限的时间将编织一张无限的网络,我们和所有的书本上的人们和物事一样,同样的存在于这个网络之上。网络并非让人感到自己正被无穷所吞没,而是让人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虚无。我们的生存真实性不会大于远古神话中的神话人物。
宇宙诞生的那天,也就是宇宙互联网诞生的那天。一方面,我们明了这个网络的庞大。正在进行时,千亿年前的网络信息,和现在的网络存在物并存于世。另一方面,随着高智能生物的诞生,精神创造物自然的成为这个庞大网络体系的一部分。两大网络体系,有其本质性的共同点,那就是存在物的虚无性。想象时间之无限延展,精神创造物作为这个庞大网络体系的一部分,与这个庞大网络体系,是能够实现互联的。
人类个体,就是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原本并不联通的网络体系的理想接口。
这是我对博尔赫斯的思想的理解,也是我对生命本身的觉悟。生命本质上是一种虚构物,写作不过是一种生命虚构形式的转换。其本质上,血肉形式的生命,与转换后的文字方式的虚构形式,是一样的。
生命本身是一种符号,在本质上,其虚构性,与其他的符号并无区别。
当世界虚构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虚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客观世界,正是只属于我们的世界。色香味皆非世界本有。整个人类存在的历史过程,也不过是宇宙的一瞬。遥远的未来,宇宙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相关人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