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政治谈判之门


  两岸间盛事频传,从「王张会」到「习连会」,一个是敲开了两岸官方沟通的管道,同时开启了政治对话的先机;一个陕西乡友国共老朋友的聚会,再度地确定两岸关系发展不可逆转的未来,「习连会」为「王张会」的成果及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习近平会见连战一行的话语中,论及台湾问题可称是言语灵活,身段柔软,话语间充满了感性的召唤,刚柔并济,展示了习式风格。

  习近平以四阶段来推动两岸关系,先阐述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两岸推动和平发展到两岸应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历史不可选择,未来可以开创,引领两岸中国人追寻同一个梦。

  在达致这目标之前,两岸不可能只经不政,台湾也不是只是享受北京的让利,到现阶段台湾也应知所回报,共同踏上政治谈判之路,所以才有「王张会」铺垫政治谈判的基础。但台湾还是诸多顾虑,很难轻易踏上这条路,马英九追求的习马会也需经由这些渠道与运作才能达致,但不希望被政治谈判所羁绊。

  现两岸的政治谈判面临了数大难题,首先在政治谈判的前提,一个中国的认知和反对台独的立场上,两岸难以达成一致。这次王张会或习连会都曾提及「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两岸什么都可以谈,但是台湾对「一中框架」还未凝聚共识,北京也称「九二共识」却不谈「一中各表」,台湾担心两岸的定位不明,中华民国将消逝在「一中框架」下。

  「王张会」后,陆委会强调两岸交往必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情况下进行,而所谓的「一中」就是中华民国,陆委会可以在台湾高呼「中华民国」,但在北京官方的场合却说不出口,因这是北京的避忌,也属王郁琦前往的三不条件,不提中华民国、不提民主人权、不提总统,这就是北京不愿承认两岸分治的政治现实。「一中」在国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不可回避之政治现实,此问题若没有再进一步磨合,让步厘清,两岸就难走入政治谈判,更何况马英九也提出条件「应得到全民认可、国会监督」,未达此条件,台湾内部各种杂音必为之升起,困难度至大。

  其二是两岸的政治谈判面临美国的压力,美国对两岸进行政治谈判抱有极大的戒心。美国的亚太战略希望两岸能够和平发展,维持台海和平,此乃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若两岸进入政治谈判,早晚必涉及两岸的统一,这是美国所不愿见。在两岸的互动升级,王张会到习马会,美国均称乐观其成,但若要进入政治谈判阶段,美国实际的态度是不鼓励甚至反对。所以今后两岸谈判乃低政治、多管道,不让政治谈判提上议事日程搬上枱面。

  马政府急于「马习会」,北京认为可以政治谈判探讨之,引马政府入局。为了历史定位,马英九会否因此踏入政治谈判造就「习马会」,端看马政府如何处理把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