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预言:中国、美国“将成为文明富庶之地而称雄宇内”


     嚴復坚信“三民”确能治本,使贫穷落后的中国实现富强

         嚴復坚信:实行“三民治本”,保障国民自由民主权利,六十年中国必定富强,中国梦必定实现!

         一、“治本”“三民”救国理论的提出

 

     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最终体现为国民的竞争。严复在《原强修订稿》中反复强调:

    “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 。”

    “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征验也,必三者既立而后其政法从之。于是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

    严复认为,国民素质具体表现在民力、民智和民德三个方面,国家的优劣强弱与治乱盛衰取决于民力之强弱、民智之高下和民德之好坏。

    那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怎么样呢?

    严复运用民力、民智和民德这三个标准考察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是:“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

    甲午战争暴露出:军队腐败虚弱、不堪一击,庙堂官吏自私苟安,昏聩无知,草野闾巷之间,在野人才消乏凋亡。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修强订稿》) 

    这就是说,中国欲图富强,根本之图在于从民力、民智、民德等方面措手。

    ——这就是“治本”。就是严复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救国论,是严复根据西方教育理论,针对当时中国实际,提出的救亡图存的治本国策。

      二、“三民”教育救国论的 具体内容:

    1、鼓民力:

    “民力”一词涵义十分年富,通常指体力、人力、财力等。严复重点强调的是:个人与民族的体质、活力与进取精神。简言之,就是尚武、体育精神。

    严复从种族竞争与合群保种的高度主张鼓民力。 就个人而言,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体质的基础地位,严复《原强修订稿》中说:

    “形神相资,志气相动,有最胜之精神而后有最胜之智略。”

    严复指出,自古中外都注重体育。历史上希腊、罗马、突厥、哥特等民族莫不以强壮高大、英勇善战而称雄一时;古希腊罗马学校中均设有练身院。古代中国,庠序校塾不忘武事,有壶勺(shao)之仪、有射御之教。无论劳心还是劳力,无论是使用冷兵器还是火器,均有待于个人强健的体魄与骁勇坚毅的精神。孔子、盂子及柏拉图这些思想家本身的体格都很健壮。

    近世代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国民体育,还注重饮食养生、医学研究等,从而提高国民体质。体育不分男女。严复指出:“母健而后儿肥”,强调妇女的体质事关国家种族的强弱,反对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

    中国为什么民力不强呢?

    严复《论世变之亟》中揭露:是中国政制礼俗贻害民力,导致种族日益衰弱。

    从政治制度上看,历代专制独裁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从秦始皇销兵焚书到赵宋以来的科举制度,都是“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导致民智日窳、民力日衰。

    在社会习俗方面,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两种陋习流毒最深、对国民体质影响最大,而且影响到下一代的身体素质。鼓民力,应及早也最容易做到的是禁止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以改良风俗,增强国民体质,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切变法都是空言。

 

    2、“开民智”:

    开民智,就是启发蒙昧,加强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国民新的思维方式与批判理性精神

    民智为富强之原。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进步,有力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由于传统“教化学术之非’,而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西学治学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更在于培养健全的心智(《救亡决论》):

    “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末知,求能不能 已也……其绝大妙用,在于有以 炼智虑操心思,使习于沈者不至为浮,习于诚者不能为妄。”

    治学内容:西学,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救亡决论》指出:传统观念鄙视自然科学,无论是道学、佛学,还是宋明理学,其共同特点是奢谈性命道德,脱离现实,忽视“物理科学”(即自然科学)。尤其是陆王心学派认为,“格致无益事功,抑事功不俟格致”,造成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成为大兴西学的严重障碍。

    《原强修订稿》指出西学则“先物理(指自然科学)而后文词,重达用而薄藻饰”, “以宇宙为简编、民物为文字”,提倡积极主动向大自然求知。西学注重科学实证,注重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

    “其名数诸学,则藉以 教 致思穷理之术;其力质诸学,则假以导 观物察变之方,”

   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

    中国欲开民智,必须大兴西学,而欲大兴西学,首先必须大力引进西学。从1895年的《原强》、《辟韩》等政论文,到1898年出版发行的《天演论》,严复大力传播西学理论,为知识界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近代学术体系。主要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构建的西学体系、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渐进进化论、教育论,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等等。

    3,新民德

    所谓“新民德”,就是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基础之上的现代公民道德,取代纲常名教的传统奴隶道德,改造国民劣根性。

    严复首次明确提出了改造国民性问题,而且终生积极求索新民之道

    严复认为:国民的劣根性是造成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严复认为:国民的劣根性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政治的产物。中国人之所以离心离德,缺乏向心力、凝聚力、责任感与爱国心,根本原因是专制政治漓散了民德。

    严复分析说:秦以来中国历代专制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暴力奴虏民众,民众迫于压力表面臣服,内心则恨之入骨。统治者与民众之间是主奴关系:专制统治者既无情剥夺国民的自由民主权利,而又片面不切实际地要求民众承担过多的义务。这种没有相应权利的单方面义务,是“奴分”。主奴对立,因而民众对国家没有认同感。为了稳固统治,专制统治者还强行把纲常名教套在臣民头上,以科举制度牢笼天下,导致虚伪无耻之风弥漫于全社会。

    严复分析:

    “(专制制度钳制人们思想)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  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遂生作伪;以其作伪,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 乃至不可复振也。此其受病至深,决非一二补偏救弊之为,如讲武、理财所能有济。”

    因此,要改变国人一盘散沙的状况,其关键在于废除专制制度,力行宪政,平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严复认为,增进民德的必由之路是:

    “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原强修订稿》)

    这就是说,通过交还人民主权,让国民平等参与国是与地方自治,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彻底改变其社会政治地位,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现代公民意识,对国家有认同感、责任感,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这样国民就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相应的义务兼爱克己,合群御侮,群己相权,则己轻群重。从而培养高尚道德品质。

    严复的卓越超群之处,还在于把握政治伦理的根源,善于疏通古人智慧对今人的融汇启迪。他说:

    “庄生在古,则言仁义,使至今日,则当言平等、自由、博爱、民权诸学说。”

    这样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把传统的仁义道德与现代的民主自由精神汇通,是何等透彻的卓识远见!

 

          三、“三民”确实能够治本,能使贫穷落后的中国实现富强。

    严复对此充满信心。请看在《辟韩》中,严复说:

    中国的圣人(指最高统治者)如能踏踏实实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保护国民的自由民主权利抛弃以天下为家的自私观念,那么,中国必然可以由贫弱变为富强诚如是,三十年而民不大和,治不大进,六十年而中国有不克与欧洲各国方富而比强者,正吾莠言乱政之罪可也。彼英、法、德、美诸邦之进于今治者,要不外百余年、数十年间耳。况夫彼为其难,吾为其易也。”

    可见,严复对“三民治本”的强大力量,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始终保持自信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严复自信乐观是有分析有依据的:

    依据《天演论》中所宣扬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史观,在《原富》中严复预言:

    19世纪英国以岛国之利富甲天,20世纪,中国或美国等“地大气厚”的国家,将成为文明富庶之地而称雄宇内

    在《社会通诠》中,严复列举了中国在人口数量、风俗地势以及民众资质等方面的特点,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分析道:

    “吾译前语,于吾心怦怦然。何则?窃料黄人前途,将必不至于不幸也……天下惟吾之黄族,其众既足以自立矣,而其风俗地势,皆使之易为合而难为分……且吾民之智、德、力,经四千年之治化,虽至今日,其短日彰,不可为讳,顾使深而求之,其中实有可为强族大国之储能,虽摧斫而不可灭者。夫其众如此,其地势如此,其民材又如此,使一旦幡然,悟旧法陈义之不足殉,而知成见积习之实为吾害,尽去腐秽,惟强之求,真五洲无此国也,何贫弱奴隶之足忧哉!”

    保障国民自由民主权利,六十年中国必定富强,中国梦必定实现! 嚴復坚信:实行“三民治本”,保障国民自由民主权利,六十年中国必定富强,中国梦必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