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参加日本一个中国问题研究会的忘年会,一杯冰啤下肚,大家的话题立马从众议院大选转到了今天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国家公祭。
一位教授先生已经把习近平主席的讲演稿全文打印了十几份,于是大家静默3分钟,不是为了默哀,而是放下酒杯认真阅读讲演稿。
大家的中文水平都不错,所以也用不着翻译。读完后,有人先喊了一句“意外啊!”
意外什么?他先总结了三点:
第一,只谈历史,不究责任;
第二,只仇罪行,不仇国民;
第三,只求正义,不批政府。
经过他的一点拨,大家忽然大悟似地:“是啊,这一篇讲演虽然呼吁国民不忘历史,却要求大家不要延续仇恨。很理性!”
有人开始在讲演稿上划线。我瞄了一眼,大家划线的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
“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接下来,大家开始讨论两个话题:
第一,习近平主席的今天“南京讲话”与9月份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比,对日批判的措辞严厉程度降低,提法更加趋于理性,甚至对安倍政权没有直接点名。为什么?
第二,明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中国会如何纪念这一个特殊的日子?会对日本政府提出怎样的要求?
再喝一杯冰啤,答案在大家的讨论中出来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因为在北京APEC峰会之前,两国已经达成了四项原则,其中有一项就是有关历史问题。应该来说,习近平主席的今天讲话,对日批判的口吻如此理性,应该与这四项原则有关。虽然岸田外相公开宣称这四项原则不具备法律和国际约束力。但是应该来讲,安倍本人通过最高层面的渠道,已经在历史问题上直接向中国政府作出了某一承诺,不然不会这么太平。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有些五花八门。大家最大的担心,是在明年的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中国不仅会与俄国一起,选择在哈尔滨或者大连一起举行纪念活动,而且很可能会拉上美国,一起举行“二战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纪念仪式。如果出现这样结果的话,日本过了70年也无法摘掉“战败国”的帽子。
有人突发奇想:“明年叫安倍去访问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如何?至少可以实现与中国的和解。”不少人开始摇头:“难”。可能性如何?“一半一半,首先难过国内关”。“那么去卢沟桥怎么样?”大家觉得这倒是好主意,一方面,卢沟桥事变性质与南京不同,而且是在7月份,刚好赶在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之前,可以避免对国内政治的冲击。另一方面,去了卢沟桥表了态,可以堵住9月份中俄美抗战联盟“讨伐日本”的嘴。
那么,让谁去给安倍传话?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眼睛最终一致盯在会长的脸上:“这活得你来干”。
“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