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乘沪港通东风取消红利税
[2014-10-26 20:44:50]扫描到手机
上交所向首批参与沪港通业务券商下发了《关于就港股通通关测试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并附有“港股通通关测试方案”。从税费内容来看,印花税、交易征费、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股份交收费费率没有变化。由于此次通关测试将是沪港通上线前两天的最后测试,显示沪港通初期将不含资本利得税、红利税等税费项目。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香港市场没有红利税这一税收项目。
税收的模糊一直是外资投资中国股市的一个不确定新因素,也是沪港通推迟的一重要因素,资本所得税如此,虽然国家规定对资本所得实施减半征收,但实际运作以来,一直没有对外资投资中国股市资本所得征收过一分钱的所得税,外资也只是作为一种拨备预留10%作为所得税,红利税亦是如此,国内投资者一直按照分段征收的方式缴纳5-10%的的红利税,国内投资者多有怨言,从沪港通来说, 按照上交所测试,并没有把红利税纳入测试范围,从常理推断,对外资投资股票分红所得应该是免证红利税,外资将再一次享受投资内地股市特有的福利,减免红利税,但可能又不会公布明确的规定,成为像资本所得税一样的无头公案。再者一旦对外资免证红利税,而对国内投资者继续征收红利税,则显得十分不公平。
就红利税本身而言,市场一直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公司制企业所分配的红利属于其已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税后利润,涉嫌重复征税,其实从资本市场本身来说,中国股市投资者贡献了数万亿元真金白银,但获得的分红却只有区区数千亿元,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牺牲,但由于股市先天定位的缺失,一直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股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信心俱失,亟待政策扶持,减免红利税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
尽管近期监管层鼓励推动上市公司更多现金分红,但由于红利税的原因,造成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在取得现金分红的同时,证券账户资产因为代扣代缴所得税的因素,加上除权机制,市值非但不会增加反而有所缩水,造成一个奇怪现象,分红越多投资者市值损失越多,实际上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证监会一直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但收效甚微,市场一直热衷炒小炒差,其中固然与市场投资风格有关,但这个投资风格的形成与红利税存在不无关系,因为大盘绩优股股性较为呆滞,但分红优厚,以银行为例,股息率已经超过5%,但在现有除权机制下在红利税征收模式下,投资者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实惠,反而是股息率越高市值损失越大,让大盘绩优股的吸引力顿时失去市场只能通过炒作获得价差取得收益。证监会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了泡影。
征收红利税的情况下,分红事实上是把一部分股东权益转化成了政府税收,是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强化财政收支,在财政困难下征收可以理解,但目前从中央财政来说,每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而红利税满打满算也只不过数百亿元,只占财政收入的很小比例,财政收入水平已经今非昔比,对红利税依赖度可以忽略不计,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的红利税已经完全可以停止征收而不影响财政收支平衡。何况减税降负已经是的大势所趋,资本市场也应该不例外,取消红利税符合国家总的政策趋势。
同样的道理,证监会作为提振股市和提高投资者回报的重要方式就是鼓励企业分红,但企业分红的终极目的是要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市值增加,而不是徒有虚名的回报,而红利税就是分红提高回报的天然敌人。
正是由于红利税不得人心,而取消红利税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早在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关于优化资本市场税收政策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免除个人投资者、基金收到现金分红后缴纳的所得税,以消除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重复征税及税负不均的问题。12年证监会负责人再次提出:“有关红利税减免,证监会正配合国税总局、财政部研究,方案确定后,会尽快出台。”但不知因何缘故,红利税至今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沪港通开通在即,香港市场由于没有红利税存在,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税收差异成为一个重要事件,也成为沪港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证监会何不乘此东风,协调各部门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难题,让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