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限:赶走“差不多先生”


     我到台湾访问时得知,当地学校提出了一个口号:赶走“差不多先生”。他们认为,中国人的习惯,是差不多就行,不求精确,不求严谨,所以常出错。学校要求学生向德国人学习,做一个螺丝钉子也要精益求精,培养科学精神。可以说,这是我们民族纠正习惯性偏差的典范。由此让我想到,如果传统文化把发明创造放在重要位置,近代还会因落而挨打吗?要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一种科学的精神。

注意力该放在哪?

时间已经到了1901年,中国最高的统治者慈禧太后还闹科技笑话:慈喜生日那一天,在紫禁城太和殿检验了贡品。当她听说这辆洋车不要马拉就能跑,感到很奇怪,立即口谕在场的德国司机开车。德国司机爬上车,踩响马达,洋车真的轰隆隆地跑了起来,慈禧看了喜不自胜,高兴地问:“这车跑得这么快,要吃许多草吧?”

由于我们落后,曾被称为“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不管精神上是否能够接受,中华民族确实一度患上了重病,身体虚弱到谁都可以欺负。这是传统文化的错吗?

20世纪早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

尊儒家还是批儒家的争议,可能永远不会有结论。我突发奇想,如果一个人站在古人的角度看今天,一个人站在今天的角度评价古人,可能会把问题看得清楚一些。下面就以这种形式,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致病的?

现代人: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人,都一直面临着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即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的学问。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如何利用自然界最大限度为人类服务的学问。三是人与未来世界或未知世界的关系,即如何解决好人的精神世界的学问。

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回答如何处理人与现实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界关系、人与未来关系的历史,世界历史上分别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文化、自然科学和各种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儒家文化和宗教信仰,分别解决了人所处的自然、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在这三个关系中,中国古代侧重于研究社会关系,所以让中国现在一谈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争斗,都是内行,一谈起如何拉关系、构建关系网,都是专家,有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谁还去潜心研究科技呢,八股取仕根本不考科技知识,会激发社会崇尚科技的风尚。

古人:中国拥有伟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有众多的流派、无数的思想家,产生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不光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不可否认,就其主流文化而言,确实偏重于对人的研究。中国文化对社会关系的论述和实践,回答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世界文化中占着重要的位置。没有古人,中国现在能这样自豪地说是个礼仪之邦吗?至少可以说,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你们现代人为世界文明奉献了点什么?搞窝里斗,不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是现代人曲解了传统文化,没有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代人:……………………

古人:…………………………

现代人………………………

…………………………………

结论:儒家文化对社会管理确实十分有效。我一直想,假如没有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假如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没有侵入到中国,我国封建社会可能会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假定条件不可能存在,以科技支撑的先进生产方式必然会摧毁落后的生产方式,落后就要挨打成为规律。这个教训提醒我们中华民族该少关心一点无聊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该把注意力放在科学技术进步上了。

(评注:作者给我们出了一道思考题:为什么我们民族不重视科技,最后由强盛到衰落。现代我们重视了吗?)

处世态度科学吗?

中国一直陶醉于“四大发明”,宣传我们的文明史之早,甚至用古迹证明,某种现代的东西,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等等。即使这些是真实的,那也是老祖宗给我们带来的荣耀,我们自己干了点什么呢?翻开数理化教科书,里面的公式,多数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顿定理、阿基米德定理等等,有几个是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名字?

中国人常以“天朝大国”为自豪,把自己封闭在一片小的天地之中,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了,作为最高统帅的皇帝还不知道英吉利在哪里。我们自大而封闭,没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精神,这对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危害。这是为人处世的不科学。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有一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我的一个老领导曾给我说过一番话:一个人,要学会隐藏自己。最核心的一层,只有自己知道,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让知道。许多著名的政治家,作出的不少决定,内心怎么想的,绝对不会说出来或写出来,成为历史之谜。民间有句话概括这种情况:知者不说,说者不知。第二层只能让“自己人”知道,说出这些内容,是为了让他们帮助你。第三层是在本单位留下的形象。你在本单位,得到的是同情、赞扬还是羡慕、嫉妒等,取决于你设计的自我形象。最外面的一层,是你留下的公众形象。这可能是他一生仕途经验的总结。

………………………………

假如社会上没有坚持真理的勇气,都选择了沉默和自保,社会的不良风气靠谁去抵制呢?公共权力靠谁去监督呢?如果东风压不倒西风,西风必然压倒东风。

(注评:科学不仅指科技,还包括科学精神,我们民族能用科学精神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吗?)

会尊重科学技术吗?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一个乡中学教师,在数学上很有天赋,考取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了。毕业后,美国某公司发现了他是个人才,就让他留下工作。他给朋友写信说:学成后要报效祖国,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美国人懂得,中国人如果不成家,就很难乐业,于是就在美国给他找对象。他坚决拒绝。后来,美国人带着好奇心到他家拜访。原来他媳妇只是个农村妇女,并带着三个小孩,生活很艰苦。为了让他长期留在美国,事先没有征求本人同意,就把他的媳妇和三个孩子移居到了美国。

为了一个人才,美国人可以做到这样精细周到,我们能吗?如果能,为什么会眼睁睁看着人家把人才挖走呢?我们重视科技人才的方式,是有成就了就任命你到某国家机构里任个领导,这是向世人宣布:科技人才不算什么,当了领导才是实现了个人价值。领导永远比人才大!

………………………………

我到丹麦访问时,听到一名售货员说,中国人真有钱,来店里买价格上百万的手表,不讲价钱,一扫而空,就像到集贸市场上买白菜一样。说后,随行的人说,中国人应该直起腰杆了,中国人有钱了。我却不以为然。有钱腰杆就直了吗?有钱就盛气凌人了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让世人刮目相看,关键在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当代世界文明中,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等,哪些是中国的贡献?

我到大英博物馆参观,中国的展区占近三分之一,那些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深深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古人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带着历史使命感接过接力棒,继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我们仅拿着钱去炫耀,不想着如何把钱花得有意义,不觉得浅薄吗?民族的自信,应该源于民族的创造。

…………………………..

我们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只会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需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跨越靠什么?科技。在此呼吁:必须由“官本位”向“科学本位”转变,否则民族就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