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埠湾前世今生
——水阳镇裘联村金埠湾美好乡村示范点简介
金埠湾,座落在水阳镇裘联村西南角、紧贴着裘公河畔金宝圩堤的折弯处,是个天然的小湖,占地近百亩,沿湖岸300余米长所傍牛埠村庄百余户村民把它紧紧地揽入怀中。
金埠湾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丁奉率10万军民围湖垦田,筑堤上游至此,由此改变了圩堤的走向,同时赐给后人一个遮风避浪的天然港湾。从此,来往水阳江支流裘公河的商船,必纷至沓来停靠。商船带来了金宝圩百姓所需的物资,又运走了这里盛产的稻米和鲜活的鱼虾。随着水上贸易的兴旺,米市、鱼市、牛市、禽市逐渐形成,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里便成为水阳镇、新河庄、裘公渡及徐村坊五大集市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而作为日夜繁忙的水运码头,与20世纪原雁翅乡“白沙头”木材市场的形成类似,这里逐渐成了金宝圩周边地区重要的耕牛交易集散地,故得名“牛埠”沿袭至今。
“牛埠”的另外一种传说是“留步”。据说当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从苏杭至宣城泛舟芫湖。路过新河,本打算走水路从水阳至芜湖的,后听说“牛埠”是北乡闻名的牛市,便改道从“牛埠”上岸,轻车简从,调研私访,从裘公渡、杨泗渡、九十殿转道芜湖,一路留下了许多佳话。这便是“留步”一说的来源。这看相似虽有些牵强,但杨泗渡曾名为“皇宿镇”,且有“乾兴村”等地名沿用至今,不能说与此没有一点渊源。
金埠湾掌故颇多。它的西北角有个地名叫“百子园”,当地人家喻户晓。相传很久前,这儿有户大家族,每顿就餐得必备“百筷”(100双筷子),说明这里薪火相传,“人丁兴旺”。“百子园”由此名扬天下。掌故简略,内涵深厚。“百子园、百子园”,这块风水宝地哺育了“百子园”若大家族子孙满堂,人丁厚旺,成员之团结,长者之智慧,晚辈之孝廉,可谓乃当代“和谐家族”之典范,现如今,世人路过此处,虽然已不见其古时面貌与嫡传后裔,却依然会闻其掌故,让人故地生情,津津乐道……
据传说,抗日战争时期,一个黄昏时分,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官率部从江北至江南沿着金埠湾芦苇丛东进。当晚夜深,为了免扰百姓,在距此数百米远近的高家祠堂安营扎寨。翌日凌晨,他们又继续匆匆向东,奔赴抗日前线。事后方知,这位大官就是我新四军抗敌神将——粟裕。时至今日,百姓广为传颂,为昔日粟裕将军北上抗日曾路过此地而骄傲,并引以为荣。
金埠湾风景优美。这里由长江水流冲积形成,因地势高耸,飞鸟栖居,树木丛生,逐渐形成一片广阔肥沃的河滩地。一拨拨移民前来开垦种植,世代定居。他们围滩筑堤,垦荒造田,从高处入手,逐步切断了它与河流的联系,这里变成了一片沼泽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这里掀起农业学大寨热潮,实施机械引水灌溉,为了避弯就近,在此取土垒堤造渠,形成一汪清泓。于是它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迁,又摇身一变,装扮成金宝圩内一个天然小湖。湖中,菱藕交错,荷、菱叶隙间是鱼虾蟹的天堂;湖岸滩涂上,芦苇丛生,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是水鸟栖息的乐园……
改革开放后,这里几经改造。特别是建设美好乡村大发展的今天,裘联村因地制宜,重新规划,经过精心打造,如今的小湖面貌焕然一新。一条环湖水泥路直达金宝圩堤,与322省道衔接车程不足两分钟,交通十分便利。道路两旁精心培植的绿树鲜花与沿湖岸一带300余户近百幢红瓦白墙的别墅式楼房群相互辉映,倒映水中,宛如一幅妙趣横生的江南水彩画。湖心,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绽放笑靥;一片片碧绿的荷叶随风翻卷,翩翩起舞;一群群鱼虾随心所欲,悠然、轻松地穿游;一座座小亭遥遥相对、遥相呼应,由湖中矗立;当你置身于此,或擒一根钓竿坐卧湖畔,或邀二三好友聚饮茶酒;湖面上一阵阵荷叶的清香和湖岸旁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如痴如醉……
金埠湾乡村美。美就美在它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就美在它多彩的民间传闻、掌故;美就美在它四季交替的田园风光、夜色诱人……
今天金埠湾,正在按照裘联人民对美好乡村的憧憬,重新规划、整合、绿化、亮化、美化,把它打造成中心新村。它的未来,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