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水阳,是一片历史的厚土。
自三国时期丁奉围湖垦田以来,水阳金宝圩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滔滔水阳江水孕育了她的繁华,商品贸易和对外交流殊为发达。水阳是皖南宣城之重镇,也是个很容易让人产生美丽梦想的地方。
水阳,是一片文化的沃土。
每个水乡不管方圆大小都有其悠远的历史,小桥流水人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走乡读村每一步都是文化之旅。素有“水阳‘鱼米之乡’”称谓的美丽富饶的金宝圩,千百年来,勤劳纯朴的水阳人民在这一片沃土之上,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间文化。
水阳,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物产丰富,传说典故,枚不胜举。
具有着悠久历史的水阳,留下了大量历经沧桑的文物古迹,涌现出代代仁人志士,流传着众多史话和传说,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田野乡村。这些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工业文明加快吞食的绝境,亟待我们去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既可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又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历史文化;也可挖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当地乡村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扩大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了解乡村历史与文化,感受家乡文化魅力,传承家乡乡土文化,进一步增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与传统。
民间传说故事属口头文学范畴,以口耳相传为特征,是长在耆老胡子里、活在翁媪口舌中的人文活化石。民间传说另一个特点就是地域性非常强。名因人显,物由地出;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在我们水阳乡村的民间,一座桥、一口塘、一片村落,甚至一株树,无不与一个个生动离奇的故事、传说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我们这一方土地,陡增了神秘的色彩和耀眼的光晕,同时也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水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以及水阳的神、水阳的韵、水阳的美。丁奉庙、梓潼阁、龙溪塔……当外地的游客来到水阳这些颇具盛名的景点时,谁不想听一听藏在这背后的那些神奇故事和传说呢?
水阳从古老的历史深处走来,积淀了丰厚、博大的民间文化遗产,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翁媪相继离世,亦伴随时代进步,高科技手段迅速发展,这些古代文明将被历史沙尘所湮没,因而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建设美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割离不了历史传统文化。在此种情势下,由陈金顺先生所主编的《魅力水阳·民间传说录》的出版,无疑对当地美好乡村的旅游开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上,具有推进乡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功效。为此,让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服务于当代,恩泽于未来,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为祝贺《魅力水阳·民间传说录》的问世,特作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