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投资拉动领域可以启动?


还有哪些投资拉动领域可以启动?

中国以往投资拉动所涉及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基础设施类中的高速公路干线网、高铁系统、城市环保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及干线管网系统、桥梁工程、物流枢纽基地、各类港口及配套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粮库贮存系统、高等级国道、旅游公路、水电设施、内河航道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水利设施、电力输送及城市供电系统、城市供水设施等领域或行业之中。

在未来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还应围绕着民生居家及逐渐完善的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拿出一套为其全程服务的经济产业规划,并为此真正干出一番经济伟业。可以预期,能为未来中国投资提供崭新的投资机会的领域与产业几乎是可以无限扩充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头脑正常,几乎就没有出现过花钱办事却又找不到可以用于经营的机会。

在国内,中国投资应当放眼于如下领域及产业:中小城镇化城市建设领域(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之龙头动力),社区商业及综合服务业(未来城市商业服务中心设施及产业经济核心形态),新能源产业及服务业(光伏、风电、沼气、地热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领域中率先迈向高科技领域的朝阳产业),高科技投资产业(大型产业研发基地及技术储备体系),物流业(物流枢纽及其基于现代物流技术的运行管理系统),而保健医疗服务业,生态养生服务业,绿色种植业,居家产业及服务业,老年服务产业等都属于民生产业,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将助推中国逐步发展起规模宏大的民生保障系统、绿色食品产业与“银发服务保障产业”等。

上述领域中的中小城镇化城市建设领域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强引擎。包含其它领域在内的整个国内投资领域可大体分为两大类投资方式,一是新增投资领域或产业所依赖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这些新增投资领域或产业中适合政府或国企投资建设的系统。如此宽广的建设领域分布,为中国的国内投资拓展了宽阔的空间。

在这些投资中应当着眼于增加就业,助推产业形成与扩张以及能大量而持续产生社会经济动力的领域,进行区位合理化基础上的率先建设定位,然后再有序而科学地予以建设并投入营运,以期最终达成社会经济之正面效应。

国内投资拉动新兴产业普遍具有一个特点,它们不像以往的基建投资所具有的经典经济学中的配套体系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具有新增投资领域的特征,并更具直接可应用于市场供需服务的功效。这就使未来的投资领域的转移更具有了经济价值,其可行性与投资风险控制将更加优化。

中国的投资资金优势还具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遇,那就是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领域。前一个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及西亚,当然,包括可能的东北亚。后一个主要机会集中在中美与南美洲。

中国向东南亚的投资扩张主要可利用较为可靠的桥头堡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然后再向其它国家稳扎稳打地推进。中国要摆脱传统的对外承包工程的外经业务模式,大胆地捕捉海外可行的基建投资机会,争取形成在东南亚地区的成系统的国家商业利益。

中国在南亚的投资主要应首先集中于巴基斯坦与尼泊尔,并适时向西亚的伊朗推进。中国还应关注阿富汗的需要,适时向其做恰当的投资介入。中国还应同时开辟中亚走廊,沿南线的南亚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中东;沿北线的中亚哈萨克,吉尔吉斯——阿塞拜疆——里海——伊朗,土耳其——西亚。中国通过系统性的,在这两条线上建设现代化的捷运基础设施,来彻底改变中国的水陆对外联系态势,使中国与俄罗斯等中亚及西亚各国,共同享有东亚——中亚——西亚便捷陆路走廊,从而使中俄两国共同享有欧亚世界岛最重要的南线边缘地带的地缘政经优势,进而使全球力量的天平更加偏向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

中国可以在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欧亚大陆南沿的巨大地带,甩开膀子大干交通及物流以及管网基础设施,并同时向沿线城镇提供城建基础设施保障。这个异常广阔的天地将以长久的深呼吸来拥抱中国巨量的建设投资产能,使中国在沟通战略通途的同时,又饱餐了中东及西亚之能源,还使中俄的共同西南翼更加富庶而安稳。

中国应参与中美洲及南美的能源、农业基建、城建及旅游基建等领域的投资介入,其中中南美及加勒比诸国、墨西哥及南美较为稳定的大国都应重点考虑。在这一地区主要应注重区域商业利益考量,其次是战略布局与投资安全保障考量。当然,中国并不排除在世界的其它地区介入类似的投资机会。比如,中国在东欧及东南欧以及非洲恰当的国家。

中国的对外投资应与自己的海外利益相挂钩,这主要体现在战略布局与投资决策的考量上,当然,中国的外交及军事力量也应与此相配合。由此,中国将改变的不仅有投资方向及宏观经济政策,还有对外政策与政经军三大领域相连动的系统战略调整。

中国在事实上关起门来发展,已经三十余年了,再不彻底走出去,就必然难以消化日益庞大的投资能力与产能。中国将投资以相当份额的水平向外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这又能迎合转移产能时的利益驱动与海外资源与市场的召唤。中国自此不再只是出口商品与原材料以及半成品,中国还要以输出投资并从中获利来重新诠释自己时代的到来。

中国必须意识到:境内转移投资领域比转型经济增长方式更为紧要;向外输出投资比继续输出商品对于自身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当下的事情是要解决投资出路之急症,而不能是放弃投资危厄的江河日下,而又跑去重新挑起消费事端的不务正业。手心手背都是肉,中国应当权衡利弊,以当家就知财米贵的负责任态度,勇于担起民族大义。

 

老夏

201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