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武:构建“严复学”学科体系


 

 黄克武:构建“严复学”学科体系

          ——在纪念嚴復诞生15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2004年,福州)

   

       185418 严复诞生,至今日的150年之间,中国经历了曲折的近代化的历程。在此过程中,严复的重要性不在政治或他所长期从事的海军教育,而在于他对19世纪末叶以来,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诚如哈佛大学 史华慈 教授所说,严复的关怀一一是有意义的关怀,他因应这些关怀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努力。

        严复是近代中国能通晓西语、亲历异域而引介西学的第一人。他基于爱国主义的情操所翻译的西书,包括当时最先迸的政治、经济、社会学说与进化理论。更重要的是:他的翻译并不是简单复述,而是以一种源于本土的批判意识,加以取舍、发挥。他尝试将西方文化的优点与中国固有的智慧结合在一起,以调适的方法,建立富强、自由与文明的新中国。这样的理论超越了清末以来中体西用西学源于中国说全盘西化等中西文化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他的构想一直到今日还具有时代意义。

        陈宝琛评严复学术说:君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弥不究极原委,抉其得失,证明而会通之。这会通二字,正是严复学术思想的核心。他本身即结合了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以及科学与宗教、伦理等。他一生均以典雅的文言文翻译西方新知,讨论古今学问,即形象地展现其会通中西的思想特征。    严复在遗嘱之中说:做人分量,不易圆满。因此人生的智慧不在于达到完美的境地,而是在体认人生的不圆满之中,超越现实的痛苦。在人们礼赞他为引介两学的第一人之时,很多人忽略了严复一生其实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他的好友林琴南感叹地说,君著述满天下而生平不能一试其长,此可哀也。"林氏并说,严复有如庄子所说的大鹏鸟,它无法展翅高飞,不是因为翅膀太小、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没有时代的支持,缺乏厚风之积",使之扶摇而上。这样看来,严复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时代的挫败。我觉得,恰恰是严复的失败,值得我们深思。正如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郑重老会长1994年在纪念 严叔夏 先生大会上所说的:严复父子两代曲拆的人生历程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其意义绝不仅止于严氏一门一姓,严氏一门的家传资料可以说得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值得我们深切怀念、认真研究和深刻的更多的历史反思的。新知不尽,真理无穷。一个世纪之前科学、民主启蒙先驱者的历史使命,至今仍末终止,启蒙先驱者开拓和传承下来的启蒙论题仍然是当代学人关注的学术中心。这就使得严学研究在今天更具有跨世纪的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严复的书房中挂了一副对联:随时纵论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纪念严复不仅要效法严复爱国主义的精神,更要学习纵论古今、放怀天地的学术气魄。严复才兼文理、学贯中西,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级的思想文化巨人。研究严复可以深入近代中西文化中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哲学、科学等的各个领域,以及中西融合与冲突的关键课题。近年来复研究在各位前辈、同仁的努力之下,已有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严复作品集、年谱、专书与论文集的大量出版,更为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福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就有人提出建立严学(即严复学")的呼吁。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蕴,以及十余年来以严复学术研究会成员为中心的沉潜、反思与开拓、耕耘,我们认为目前构建严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已经充分成熟。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为严学的全面展开点燃了圣火,我们热切地期待未来能出现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印证严复身前的自我期许: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

    敬祝大会顺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