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对切实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提出了要求。当前,新闻战线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倡“短、实、新”,反对“长、空、假”,以朴实清新的文风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文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体现。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整顿党的作风时,就鲜明地提出要“反对党八股”,下决心纠正那种“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不良文风。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讲新话”,并多次痛批形式主义,针对“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的现象,强调“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可见,改进文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风,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反映,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对记者、编辑来说,文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能力水平和写作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方法和职业操守的问题。应该看到,不良文风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有的新闻冗长空洞、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的报道生拉硬扯、夸张浮泛、不着边际,有的文章懒于思考、语言生硬、照抄照转,令读者生厌,受众反感,群众不满意。这样的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也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了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文风反映作风,作风决定文风。每一个记者、编辑都要把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追求。坚持“三贴近”,在新闻报道、评论言论、文字风格、文章标题、图片采编、版面编排等方面切实加以改进;坚持“走转改”,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线索、选定题材、挖掘新闻,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大力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自觉做到在报道中讲实话、讲短话、讲有用的话,杜绝官话报道、空话报道、大话报道,使报道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群众,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曾专门谈到改进文风的问题。他强调,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他进而提出,改进文风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三是“新”。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进文风的论述,对于指导我们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应该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这些要求,下功夫改进文风,花力气精炼语言,刹长风、泻虚火、去陈言,多写“短、实、新”的稿件,这样,我们的报道才能“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每一个记者、编辑,都应当朝着这样的目标去努力。
二○一二年十二月廿四日。
*本文系为《中国记者》杂志而写的刊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