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政府不会算经济账


  就管理而言,就算是凤凰的政府动机是好的,但做的也是错事,他们违背的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五一长假的结果,已经用事实证明凤凰县政府的事与愿违,来自媒体的报道大部分证明五一旅游去凤凰的人数,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

  湖南的凤凰县城名满天下,曾有到过中国的西方汉学家赞美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城”,它没有什么工业,又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土家和苗族的文化风俗保存得相当不错。除了风景秀丽之外,另有翠绿的沱江从城旁流过,确是大城市白领们最向往的“生活之别处”。因此旅游经济,本来是上天送给这个城市的一份厚礼。

  不过,通常这种大礼,都会有权力来伸手。拿凤凰来说,当地政府和公司在这个小长假之前决定要在小城里收门票了,价格定得不低,148元。

  经济学里有一个分支,叫做实证经济学。而凤凰这个案例,大概正好符合了实证经济学的一种判断,政府能不能运用集中的权力管好一个地方的某个经济运营?

  经过媒体的努力,凤凰的县长五一前终于露面自辩其动机。大致意思是,凤凰近年来游客大增之后,整个小城的环境有被污染的可能,另外本地自发形成了很多小商户,顾客的口碑很差。而政府收门票的本意,是想统一管理,提高收入,也想对凤凰进行一番整治。至少政府没有谋利动机,所有运作都是通过商业公司来完成的。148元的门票,也没有调高,只是原来凤凰所有的景点门票价格集中起来卖了个联票而已。

  如果我们不考虑其中可能包含的私利,那么就事实而言,县长讲的是实话。不过,就管理而言,就算是凤凰的政府动机是好的,但做的也是错事,他们违背的是市场经济的原则。

  五一长假的结果,已经用事实证明凤凰县政府的事与愿违,来自媒体的报道大部分证明五一旅游去凤凰的人数,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

  道理何在?

  其一在于,虽然凤凰门票总价没有提高。不过,集中售卖门票,对于游客而言,违背的是每个人心里“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消息一出现,即受到所有旅游者的一致反对。游客数量的减少,就是这种反对的表达。而凤凰县长的自辩,多少有点强词夺理的意思。如果凤凰一县城可以这么干,那么更大一点的城市,像北京,是否也可以向进京者一次性收取门票呢?或者我们说得再大一点,中国是不是可以向所有来华外国人收门票呢?经济学说,只有私有物品出售才可以获得收入,凤凰县政府这回卖的是公共的东西。

  而其二,在于凤凰县政府没有决定收门票的合法地位,因为凤凰并不是县政府的凤凰。但在实际操作当中,政府看来完全没有把本地的公众和经营户当回事,因为媒体大量报道了因为政府的突然行动,使得身负高额租约的经营户在这个五一长假当中亏损——租约本身是基于经营户正常运营的预期的,而外来游客的减少,使这种预期落空,造成亏损。经济是千千万万人的经济,就凤凰一地而言,是众多经营户、本地居民的集体选择。而看来政府根本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差不多是一意孤行的样子;

  说凤凰县政府一意孤行,应该不是空话。五一长假前,凤凰的经营户和商户已经起来反对政府这样做过一次;而在门票收取之后,又有新闻称本地居民的亲戚(新闻当中是女朋友)进入城市是否要收门票,成了一个民意与政府激烈争论的案例,结果不占理的政府不得不让步了。

  也正是因此,我非常怀疑凤凰县政府或者是官员个人是否在凤凰收取门票案例当中有私利。因为如此简单的道理,再加上有民意如此强烈的反对,当地政府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呢?当然,没有证据之前,我们只能存疑。不过,五一长假之后,政府欠当地经营户一个解释,是肯定的。

  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是,不管谁实施的策略,顾客的货币选择会给出答案。而凤凰的这一次实践,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案例来证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作为对比,我们可以来看看同为旅游目的地的杭州的实践。

  前些年,杭州在当时的市长的推动下,取消了城市内所有公园的门票。十年之后,同为五一,数据显示杭州的游客数量接近三千万。人流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流,每逢节假日,本地人都得让位于游客,因为商场、饭店、旅馆甚至常常连人都进不去。本地政府通过让“利”于游客,同时达到了发展经济和藏富于民两个目的。

  如果不是因为私利,那只好说凤凰县政府的主事人,真的不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