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生活者发想——革新营销新视点》摘选(续十一)


                                    第三章 将生活者创想付诸实践

简单的,便是无趣的

带着视点来表现不可见的事物,这种行为本身就不简单。如何识透人的心理,这是一条潜藏着许多路障和陷阱的迷途。

但是,我们是这么想的:正因为艰难,才充满魅力。

人珍惜的是得之不易的喜悦,而对于轻易得手的东西,往往草率了事。简单的事总会草率结束,与岁月一起流逝,而不会变成智慧和记忆财富,只有得之不易的发现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还认为:正因为是无形的东西,才能够持续地观察下去。

“所有的事我都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您的人生也太没趣了吧!

因为有需要学习的视点,人才会追求发展;因为有尚未知晓的领域,人才会有生活下去的动力。由此说来,那看不见的事物不正是背后推动人前进的动力吗?

洞察和探求的技术有许多,而且还在不断地产生,它们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不断调整的。希望不要把它们看作是技巧,而是在生活中怀着坚持观察的思想和精神准备,加以认真地对待。

 

学习“自己未知”的事

这里想说一下我们的一个深刻认识。

那就是:“人只了解事物的极少一部分。”比如,您对日语中的“知”这个词的含义了解多少呢?查一下词典,我们可以知道,“知”这个词,除了“认识”、“理解”之外,还有“照顾”、“负责”、“所有”的含义,一定出乎您的意料吧。

在我们研究所,已经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对已经了解的词语也要去查一下词典(特别推荐:对已经查了百科全书的词语再查一下词典)。自以为是的结果,常常会阻挡人的视野,妨碍人去探索。质疑已知的事物,才会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在观察思考事物的时候,抱着谦虚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自己还不了解”——只有抱着这样的思想,事物才会将您看不见的那一面呈现出来。

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

谦虚的态度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还有另一个教训。

在第二章的“数字的观察法”一节中,我们曾经讲到过列出问题,让人将自己的感觉用数字表达出来。比如“所谓‘大叔’,到底从多大岁数算起”的问题,我们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让与会者来答题,一位30多岁的男子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他的答题栏是空白的,却在边上写了这样一句评语:“大叔不是年龄的概念。有的人虽然年轻却有着大叔的感觉;而有的人虽然老了却一点也不像大叔。”

这件事情给我们两点启示。首先,“没有回答就是一个回答。”不能回答的理由中正隐藏着背后那个人的心事。其二,“过于相信前提常会扭曲真相。”比如这件事上,会想当然地设定一个前提,认为谁都是用年龄来界定大叔含义的,可偏偏有人从另一个视点思考事物。照理,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大叔,是由年龄来决定的吗”这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们有时可以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得我们自己所缺少的“事物观察方法”,也就是说,谦虚的学习态度可以丰富我们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