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气时添意气
达到“和”的标准,是“中节”,可并不只是一团和气啊!我们看过去的禅师,有时候菩萨低眉,非常慈悲,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像本焕老和尚一样,见人就说升官升官升大官,发财发财发大财。这是菩萨低眉,显慈悲相,我们见得比较多一些。但是,有时候眼睛一瞪,马上就显出金刚怒目的相,所谓“棒喝交驰,电闪雷鸣”,丝毫也不手软,这个一般人就见得少了。宋代临济杨歧派的祖师白云守端,曾写有一首颂“临济大悟”的诗: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大家看,这就体现出真正禅家的精神,都有一身英杰豪气!哪里只是唯唯诺诺,你打他左脸他给你右脸,你吐他口水,他自己让风吹干呢?对一般人他不动真格,你就摸不透他的底细,但是只要动真格了,那就有雷霆万钧之势!这就叫“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我第一次见佛源老和尚的时候,是跟冯老师一起去的。刚到云门寺的山门,佛源老和尚的侍者来启师就过来跟我们说,哎呀,你们可不知道,老和尚最近又把一个人的头打破了!我一听,又把一个人的头打破了?这个老和尚不知道打破了多少人的头呢!来启师就说,前两天的一个大清早,老和尚出门,他跟在后面,结果一打开方丈室的门,就看见本寺的一个僧人跪在门口,两手合十,一动不动。老和尚就用手杖捅了一下,问他:嗯?跪在这里干什么?起来!他闭着眼睛仍然跪在那,还是不动。老和尚又捅了一下说:起来,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他还是跪在那里不起来,也不说话。这下子老和尚火了,扬手抡起手杖,呼地一下打在他的脑袋上。侍者就跟在后面嘛,只见那个脑袋“噗”地一下,血就喷出来了!老和尚把手杖一扔,头也不转就走了。来启师赶紧把这僧扶起来,大喊来人啦,又把他送到医务室去,让人给他包扎。等包扎完了,来启师就问:你今早是咋回事咧?神经病发了吗?怎么跑到老和尚门口去跪着不动啊?这个僧人就说:哎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跪在那里了,我自己也不知道啊!这下大家才对他说:老和尚这一棒救了你,不然你就完了,这是参禅出禅病了。
你看老和尚厉害吧?这个怒目金刚一起来,那是真打呀!真把人头打破!但是,打破是救他,正好就打在这个竹子的节上,这就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打人也是“和”啊!就是“和谐”的“和”啊!我们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发出来,发出来干什么?跟人和谐,跟世界和谐。你参禅出了毛病,老和尚这一怒棒打在你头上,你醒了,就和谐了,对不对?
儒家的《中庸》这部经典,原来是讲这个的啊!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以为“中庸”是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周敦颐有了参禅的体会,再读儒家经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可惜啊!自孔孟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孔门心法已经失传了千年,一直到宋代,到了周敦颐先生开创的新儒学这里,通过禅宗的启发才认识到,孔门心法原来是这样的,跟禅宗心法无二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