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大国总理李克强的发言掷地有声:“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那么,改革的红利在哪里?
首先,我认为:改革的红利待释放。中共“十八大”和“两会”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要释放改革的红利。有的说了也做到了,比如落实中央规定的“八不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就是现实的红利。有的说了正在准备做,但老百姓很着急,恐怕“政令难出中南海”的闹剧不断上演。有的说了没有做或做得太慢,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在第一只靴子落地后迟迟不见第二只靴子落下来,老百姓更着急,生怕说了不算或只说不做。如果长期拖下去,明摆着可以立竿见影的事非要久拖不决,时间一长,老百姓对改革就会失去信心,变期盼为失望。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在十八大和两会期间的各种政策承诺要尽快落实兑现已是执政党取信于民的当务之急。
其次,我相信:改革的逻辑不会变。回首30年改革风雨路,中国已然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不归之路。往前走,风光无限;退回去,死路一条。那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怨妇类人物将再次被历史所抛弃;那些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者的侥幸心理只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陷阱中难以自拔,眼巴巴地遥望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去的远影空叹不已,徒奈伤悲。这即是不可改变的改革逻辑。
第三,我坚信:改革的结果最企盼。“承诺与期盼”,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美贸易联合对话活动中演讲的题目,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是新当选的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的肺腑之言。时过半年和月余,人们在对新领导给予无限期盼的同时,也不乏某些人的怨言,说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的少。这样的言论既表明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是对新一届领导承诺的翘首期盼,而期盼的绝不是只说不做或说了不算,而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如果“十八大”和“两会”提出的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兑现,人们就会对新一届领导人的承诺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对改革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必将贻误改革的时机和改革大计的顺利实施。因此,改革的结果导向十分重要。只是要做到两只靴子同时落地或两只靴子落地的间隔不能太长,群众才会对改革的期盼寄予厚望,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才能深得民心,赢得希望。
第四,我呼吁:改革的纠错也重要。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任何改革都要承担风险,尤其是当改革触动利益集团的时候,改革的风险更大。因此,在顶层设计改革的方案和措施时,一定要有纠错机制,知错就改并非是知难而退,而是改革的策略和技巧。在今年的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方案中取消了对工商业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提出所谓的探索一业多会的管理体制则存在一定问题,甚至没有提出像专利申请程序的“登记优先”原则。对此,我认为民政部门在制定细则时要慎之又慎,该纠错时就要纠错。就如同在中国不能搞多党制是一样的道理。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如果把握不好,会引起社会管理组织的混乱和不正当的恶性竞争。
最后,我认为:改革的勇气最可贵。既然全国人民对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寄予厚望,顶层设计应是改革的题中之意,而改革不只是需要蓝图,更需要决策者的勇气。因此,我在为改革鼓与呼的同时,送上一首打油诗,既是自勉,也是期盼:
改革诚可贵,
勇气价更高;
若为民生故,
名利皆可抛。
2013年4月25日
我为改革鼓与呼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