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并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提高综合经济水平、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着沉痛的教训。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生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和2.8%的份额。
因此,清朝统治者仍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和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旧观念,自闭于世界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越来越落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内,中国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和破坏,终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兴衰史告诫我们,中国要振兴,必须增强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比较经济规模,而且要看综合经济和现代化水平。
在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科学比较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指出,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在世界108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韩国经济现代化水平。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说:“我们的结论,是在对世界300年的历史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客观评价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在外界异乎寻常的赞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专家们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0年,在世界106个国家中,大约88%的发达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约95%的欠发达国家仍是欠发达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内,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前后中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创世界之最。但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实现经济和资源、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
2013两会之中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