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调控真的那么难吗?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真的那么难吗?

-----一位下岗人员问我为何房改竟然使中国人的居住越来越差的思考!

汪华斌

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的永远之痛,上一届的领导班子用了十年调控房地产;结果房价是越调越涨。这一届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又是出台控制房地产新招;然而当广东抛出房地产调控的新招后,竟然引来全社会的叹息声;因为这又是我们用了十多年的老酒,只不过把瓶子换了而已;就连我们社会通常唱赞歌的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说估计难有成效。于是一位下岗朋友就问我,中国的房地产调控真的有那么难吗?要知道毛泽东时代由单位解决住房,那也没有多么困难呀;而现在政府把一些职能收到自己的手上,也并没有解决我们的住房困难问题;反而使我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差。

当我们对新领导班子充满憧憬时,我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房价;于是很早就有媒体描绘房产新政的惊喜。可是当广东的新‘国五条’公布后,竟然连习惯唱赞歌的专家学者也都摇头;因为‘这一细则是含糊的’,充满了立即、过快等难以定量的词汇;给实际操作增加了难度。在最引人关注的个税上,甚至没有提及20%这一数据;只是表示“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出售自有住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定”。新政中20%是政府的规定,而以往按照原交易总房价1%的税率进行征收也是国家明文的“豁免规定”。至于明确的措施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市继续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年底地级以上城市房产信息联网,为未来实行统一的税收打下基础。按照我们社会对上依葫芦画瓢的政策原则,大家也就对我们的国务院新‘国五条’清楚了;估计它的可操作性也不会清晰到哪儿去。

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已经产生了分化,除一些城市的房价处于疾速上升的通道之中;而鄂尔多斯、温州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却大幅下挫。正因为如此,中国需要的是个性化的不同调控手段;增加保障房供应,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过快增长;使住房尽快回归到居住的功能。然而新政中被高估的征收20%的个税真的不会推高房价吗?可以肯定的是即使20%的个税推出,同样也不能使我们社会的住房回归居住的功能;因为我们社会的房价主要是由货币、收入、通胀预期的推动,而并不是由税收推动的;所以新“国五条”推向市场后,我们社会的房价同样是只涨不降;因为这是十年房地产调控的实践证明。

有人对新政的改造棚户区和大建保障房高唱赞歌,却不知道这些本来就是房改前的企业行为;只不过现在由政府实施而已。由于政府远没有各个企业的普及率高,所以这些年来的这民生工程总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要求;而绝大多数老百姓依然排斥在住房改善之外。这也是我们社会住房改革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改善过住房的人竟然是绝大多数,这也是我们社会房地产泡沫痛苦的原因。

是啊!从20133月份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又进入了新一轮新领导班子的宏观调控之中。新政策还没有出台,我们的新闻媒体就大肆叫嚣;本以为老百姓望眼欲穿,谁知老百姓早就习惯了‘中国房地产就是调下不来’的中国特色;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房地产开发商比老百姓更牛;越是调控越是大肆修建住房。这真是‘你调你的,我涨我的’,所以老百姓对房地产调控早就岿然不动了,因为我们经历了十年的调控最后都是失望;现在见到这还是口号式的调控措施出台,老百姓还能有期盼吗。

有人说这是中国房地产商人硬着头皮不下来,却不知道真正的背后支撑者是各级政府。君不见中国的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了,任何地方的政府其GDP的增长点都离不开房地产;在老百姓望房兴叹的同时,我们各级政府的政绩却是越来越大;因为每一次房地产的‘疯涨’,实际就是政府的政绩提升。所有中国社会是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是房地产,然而政府官员最满意的政绩途径也是房地产;所以任何需要政绩的官员只要扶持房地产,则地方经济想不红火也难。正因为如此,所有在很多官员的心中,只有房地产才是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因为它不仅拉动经济最快,而且不需要什么真才实学;所以各级政府也动一动嘴巴,房地产就能红火;只是这些人没有想到社会责任,因为老百姓在房地产的红火中竟然不能安居乐业;这才是中国房地产道德的反思。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真的那么难吗?我看未必,起码我们没有想老百姓住房改善的心;如果有此心,我们社会就应该对每户住房面积小于90平米的全部以旧房换新房;而且还是免费。然后再对住房超标准的户按照每平米征收每月2—10元的高消费税,对闲置房征收同样的闲置税;此外就是要求用人单位自己解决集体宿舍,从而也不需要政府修建廉租房;因为这用人单位就应该增加这个成本,而且这还是当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鼓励多房户向国家上交空闲房,实行成本补偿;更为重要的是对全国所有住房统一管理,使我们这个仅有13亿人口的国家竟然有13亿套住房的现象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从而为住房回归居住的功能创造条件。如此说来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并不难,难的是保证住房公平;这才是我们社会改革开放后实际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