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信赖、信服,成全、成长、成就:领导力的本质


  现代领导力的本质,是领导者不基于职务赢得下属的信任、信赖、信服,同时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共同取得成就。它不仅要赢得下属自觉的追随、服从、忠诚,还要成就别人,完善自我,与下属一起成长,共同提高。为什么说这是现代领导力的本质?我们可以从领导力的内涵、领导力逻辑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的分析中得到答案,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领导力的内涵

  (1)领导的含义。

  最先明确提出“领导(leadership)”概念的是摩尔(1927年),“领导就是为赢得服从、尊敬、忠诚与合作而将领导者的意志施加于被领导者的一种能力”。这个概念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因为,它只强调了领导是单向的影响而忽视了追随者的感受。随后有上百条不同的定义,有代表性的是,韦伯(1947年)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源泉。孔茨和欧唐奈尔(1965年)坚持“领导是说服人们合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在这个概念中,强调的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豪斯(1993年)指出,激励别人在团体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这个概念也强调了共同利益。

  笔者认为:领导就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在团体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能力、行为和过程。这里的关键词是不基于职位,影响,实现共同利益。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区别有很多论述,笔者把二者的区别做以下概括。

  领导:

  指导思想:形成理念,确定方向,注重全局把握;

  协作:营造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帮助他人成长,打破界限,双向;

  关系:注重人力资源;激励和鼓舞员工;基础是个人影响力;角色是导师、教练、促进者、伙伴;不一定基于职位影响别人;

  中介工具是目标愿景,价值理论,个人专长,行为榜样,认同;

  目标是共同目标、利益,共同提高。

  管理:

  指导思想:制定计划,预算,注重细节控制;

  协作:组织,调配,指导,控制,建立界限,单向;

  关系:注重目标(产品的制造、销售、服务),基础是职位权力,角色是老板,基于职位;

  中介工具是权力(强制性,使之服从其意志),组织(定职、定位,明确角色),交换;

  目标是组织或管理者的目标,管理者提高。

  笔者认为,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否不一定基于职位影响别人;是否共同目标和利益;是否双向互动,与下属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如果回答是,是领导,回答否,则是管理。第四点区别是,领导要确定方向,例如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而管理要确定过程和步骤,例如决定怎么爬梯子。

  现代组织中领导和管理角色很少分离,当一个领导者要给追随者:注入活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成长意愿,成全下属,与他们一起成长,取得成就,追求共同目标,这时他们主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他们管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如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资源的分配,追求企业目标等,这时他们主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通用电器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任职期间,曾大声呼吁:“别再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其表现是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是“领导”,应该是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                       

  因此,工作中,管理者在各个层次都应该进行领导,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者。

  (3)领导力逻辑。

  既然领导力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这从逻辑上就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领导者有什么特质才能影响一群人去实现共同目标?领导特质理论。第二,领导者做什么才能影响一群人去实现共同目标?在关心工作任务与关心下属之间求得平衡,领导行为理论。第三,领导者怎么做才能影响一群人去实现共同目标?在不同的下属及情境下,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即学术所说的领导权变理论。这就是领导力逻辑。

  (4)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的内涵,就是领导的特质、行为和权变三大内容的结合。

  2.权力来源

  要影响一群人,就需要有影响的基础。影响包括任何具有心理或行为效果的个人之间的交往;权力指一个人具有影响另一个人,并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权力也可以是一种影响的潜力,权力可以存在但不被使用,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力或潜力,以强制服从为后盾,它可以是肉体的,也可以是物质的象征的。权力就意味着依赖关系,导致依赖性的因素有:这种依赖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则包括: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强制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

  前三个内容为职位权力,它是伴随着工作职务而拥有的正常权力;是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权力,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性质、作用、作用基础及适用范围分别是:法定性权力的性质是命令;作用是必须服从;作用基础是工作需要;其适用范围是工作职责范围内。强制权的性质是惩罚;作用是迫使;作用基础下属惧怕,让下属不敢不按照要求来做;适用范围是要下属履行职责。奖赏权的性质是奖励作用是诱使,让下属愿意干;作用基础是交换原则;适用范围是额外工作。

  而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是非职务权力,通常所说的威信就属于非职务权力,伴随着领导者个人个人业务突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形成的影响力。它是建立在他人认同、尊敬基础之上的,与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威信可使他人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服从指挥。

  3.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力的本质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的影响力,要影响一群人,就要把个人特质、下属特点、任务特点和组织内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组织生存和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目标,满足共同利益。

  领导的本质就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是一种非职务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这种影响力是一种追随、自觉、认同、非制度化的信任、信赖、信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领导力的本质,尤其要强调成就对方,也成就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自己与下属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这是一个双向良性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因为要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就要了解那群人的特点和需要,要尊重那群人,所以要求双向互动。而且,那一群人是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和向高,这就需要领导者自己也要不断进步才能提高影响力。自己提高了,包括眼界、水平等,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也会满足追随者更高的要求,为追随者提出更高的共同目标,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

  顺理成章的是,领导者应该也必须是下属的导师、教练、朋友、伙伴等角色的综合。

  还需要强调,领导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领导者不是终生的,当领导者进步变慢,或者不如追随者进步的快,这时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位置就可能颠倒。

  4.影响力

  所谓的影响力,就是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影响追随者的行为,包括在能够理解、描述人的行为的基础上,可以预测别人的行为;控制、改变别人的不符合共同目标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应该能够引导甚至培养追随者符合共同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目标、满足共同利益的行为。培养对方,提高对方,成就对方,需要胸怀,也是需要实力,更需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