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产品质量,是由工人师傅的技术和态度决定的。1978年以前,中国的产品质量,虽然不太精美,但都经久耐用,当时是以耐用为质量标准的。1979年以后,中国的产品开始以式样精美与色彩艳丽为标准,质量由农民工决定。因此,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中国产品质量时代,定义为“农民工质量时代”。
一、“农民工质量时代”的产品质量的主特征是:
1、 重产品外观设计,轻产品内在品质提升;
2、 产品质量合格是指产品质量符合我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3、 产品安全性、适用性、维修性、地域性等质量内涵特征没有得到凸显强化;
4、 竞争激烈的产品成本与出厂价格被压到最低,偷工减料、劣料替代较普遍;
5、 产品式样与结构大多属仿制品与来料加工占主体地位,基本没有知识产权;
6、 劳动者质量意识薄弱,企业永续经营观念淡薄,劳动者与企业无忠诚观念。
二、与“农民工质量时代”相配套的是:
1、 企业以暂时能盈利为主要目标,且期望是暴利;
2、 劳动者的劳动以获得相对较高报酬为主要目标;
3、 对获得盈利和报酬的产品和市场,却不太重视;
4、 短视与短期行为成为全社会生产销售主要特征;
5、 城市发展与劳动者的劳动都建立在暂时利益上;
6、政府和官员都以暂时经济总量为追逐最高目标。
谁都知道“农民工质量时代”是暂时的经济现象,产品质量与安全受到全民的垢病,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未来需要加大投入建设的“质量时代”是什么?必须有一个肯定的回答,为政府、全民努力的方向。作者认为:中国未来的“质量时代”是“高职工质量时代”。
三、“高职工质量时代”的内涵:
1、 劳动者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生产一线劳动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2、 任何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由有文化基础的职业熟练工直接操作;
3、 劳动者都是企业的长期顾员,企业假设都是永续经营目标,任何岗位即劳动者事业;
4、 企业与顾员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劳动者技能与忠诚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资本与实力;
5、 政府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程度,超过普通高等教育数倍;
6、 学校与企业为培养技能劳动者而合作,双方合作唯一目的是培养高级适用劳动者。
四、“高职工质量时代”的到来我们还缺什么?
1、缺全民的共识。技艺教育对经济社会有直接促进作用,知识教育是中性教育,而且需要劳动者个体在实际工作中重新编码与应用。
2、缺品格修养教育。我国虽对理工科教育予以足够重视,但轻视了文史哲的教学,人品修养异化为政治教育,做事的态度教育缺失。
3、缺高层财政投入。高层政府长期对教育投入不足,2012年努力实现教育总财政投入占GDP的4%,但仍属世界上投入较少的国家。
4、缺教育体制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僵化,知识型高等教育规模过大,职业教育规模太小,党政重视程度太低,财政拨款没有标准。
5、缺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校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机制不键全,职教法、财政法、企业法都没有双方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法律规范。
2012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