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央行再施巨量逆回购创历史新高


谢逸枫:央行再施巨量逆回购创历史新高

   导语:2013年2月7日,央行网站公示,2月7日央行再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规模达41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在3.45%。而就在两天前(2月5日),央行刚刚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4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此计算,央行本周共向市场注入8600亿元资金,规模空前,创历史新高。2013年2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仅开展1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往常见的7天期品种也未见踪影。公告显示,2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一期逆回购操作,期限为14天,交易量仅100亿元,中标利率为3.45%,继续保持平稳。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表示这不是周内央行首度天量操作。本周二,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大手笔地进行了4500亿元天量逆回购操作,创出历史新高,资金“放水”力度超过一次降准。两次天量操作主要目的均为有效缓解金融机构的节日备付需求以及平抑利率。央行此次天量投放资金,意在缓解春节资金需求,14天期限只是一种短期缓解。由于春节期间不上班,加之支付较多,银行需要多备付一些资金。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表示,央行在龙年的最后一次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为了保证节日市场的流动性,平抑市场利率。减去本周到期逆回购的1980亿元,央行此次将向市场净注入6620亿元,本周逆回购创下新的高峰点,相当于下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所能释放的流动性。同时,数据显示,虽然市场利率有所走高,但仍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市场资金量较为宽裕。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指出在资金面持续宽松的情况下,央行相应缩减了逆回购的操作,以回笼部分资金,保持市场资金面平稳。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都非常宽裕,连14天品种利率都跌破了3%,7天和14天品种更是出现了倒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短期资金供给依旧充足,市场对14天资金的需求大幅降低,机构对未来半个月的资金面预期仍然非常乐观。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认为央行周内持续天量操作,主要目的是为有效缓解金融机构的节日备付需求以及平抑利率。逆回购相对于降准而言期限比较短且操作更为灵活,能够实现资金调节的收放自如,从目前趋势看降准可能性不大。再度实施逆回购操作主要意在缓解银行准备金率补缴后造成的资金紧张有关。继上周实施逆回购操作后,本周央行再度延续这一政策,并且实施规模明显放量,其缓解银行体系资金紧张压力的意图十分明显。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指出逆回购是指央行向交易商买入有价证券,是央行注入流动性的一项货币操作。在外汇占款月度增幅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准备金率的下调、逆回购的连续实施以及正回购的停歇,都将成为央行注入流动性、保持合理融资规模的重要货币调控工具。而准备金率与逆回购的交替使用,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政策常态。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分析短期降准预期落空,节前可能会出现资金面的紧张,但这属于季节性波动,并不代表趋势性改变。逆回购操作与降准相比同样可起到释放流动性的作用,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期限是永久的,逆回购相对于降准而言期限比较短且操作更为灵活,能够实现资金调节的收放自如,从目前趋势看降准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降准有很大替代性。另一方面,从目前顺差变小之后,央行在常态下的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正在收缩。所以央行认为可以使用常态的包括逆回购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进行有效调控。因此没有必要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11月13日上午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80亿元7天和108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3.35%和3.60%,鉴于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达4040亿元,减去520亿元的到期央票,则仍有3520亿元的资金需要对冲。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整体表现趋稳?其中隔夜、7天和14天品种利率分别行至2.524%、3.100%、3.355%。2012年12月11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沿用逆回购手段,两个期限合计810亿元,较前几周缩量。逆回购今年碎步前行“积小量”至今,总量已超过5.5万亿元。

   2012年初,央行首次以公告的方式宣布逆回购将在公开市场更为频繁地采用。与此同时,在过去年份中发挥对冲过剩资金作用的央票则开始逐步淡出。央行先是在春节期间正式暂停了央票发行,尔后在节后第二周的星期一对央票进行了询量,但次日并未实际操作。通过这一“边走边看”方式,央行在2012年3月1日开始实现了从央票到正回购,再到逆回购的顺利过渡。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从今年1月17日第一期逆回购至今,今年以来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实施了合计85期逆回购,累计进行了55840亿元的滚动操作。而从2002年初至2011年末的10年间,央行逆回购操作总共为59期,累计金额6103亿元。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指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曾经的长期“双顺差”格局,近年来开始有所起伏和反复,这恰恰是央行货币调控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央票先回笼再投放相比,逆回购恰恰相反――先投放短至一周长至一月的资金,到期后再视实际情况调整继续投放量,灵活性远强于央票。逆回购展现其灵活性与随机性的同时,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动手术”的必要性也随之降低。尽管央行在去年上半年连续6次上调准备金率,但由于逆回购发挥了“紧时放、松时收”的效果,使得2012年以来央行仅分别在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降准,令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达到了20%的相对均衡水平。

   2013年2月6日,央行网站的公告显示2月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单一期限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共4500亿元,中标利率为3.45%,继续与前期持平。2月5日央行逆回购的投放规模再次刷新了单日投放规模的历史纪录,最近一次的单日规模创新高出现在10月30日,由于面临月末,再加上上缴财政存款因素的冲击,央行在当日投放了3950亿元熨平资金面。过完元旦后,机构对资金的需求骤减,使得资金面一直处于相对宽松状态,市场拆借利率在历史低位徘徊,因此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力度明显缩量,在公开市场上连续4周实现净回笼。

   2013年1月19日,央行公告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缩量”和“缩期”——原本例行的2013年1月15日周二“7天+28天期”和周四“7天+14天期”均被更改为“14天期”。其共同的结果是,本周累计200亿元的两期逆回购到期日均在1月份内,央行或在有意回避跨月的资金压力。本周二(1月15日)、四(1月18)实施了期限和规模均相同的两期操作,中标利率同为3.45%,与前期持平。在投放回笼数量上,本周结束后将实现连续3周合计3100亿元的净回笼。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继续下跌,隔夜回购利率近7个月来首次跌破2.0%关口至1.9943%,7天利率回落至2.7545%,资金面宽裕不改。

   据统计,1月份前4周每期单日逆回购的投放量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4周逆回购投放总量仅为3040亿元,不及2月5日一天的投放量。而从1月底开始,央行逐渐开始加码逆回购,最后一周单周共投放1800亿元,结束了连续4周的净回笼本周是春节前最后一周,银行机构备付需求资金开始骤然走紧,到期逆回购规模也加大了,因此央行顺势大幅注水在市场意料之中。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上逆回购到期量共1980亿元,与上周的1210亿元相比显著增加了六成。由于一季度无到期央票对冲,加上周四仍有一期逆回购操作,本周延续净投放已成定局,且单周净投放规模或会再刷新历史纪录。

   虽然资金利率大幅走高,但在央行逆回购的灵活调节之下,今年节前一周资金利率显著低于往年同期,也就是说,按照春节行情来说,目前资金并不算特别紧张。据统计,去年春节前一周(1月16日~20日),SHIBOR隔夜品种利率最高跳涨至8.1667%,7天品种最高达7.9%,而14天品种最高则达到8.8083%。虽然近期央行降准的可能性降低,但类似于昨日的逆回购投放规模,释放的资金量已经相当于一次降准。在这种力度的逆回购调节之下,春节期间资金面不会太紧张。而春节后随着资金回流,预计长假结束后将恢复宽松。由于外汇占款回升、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一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很小。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2月7日银行间资金利率基本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2月8日上午11:3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涨跌互现。隔夜品种小涨2.7个基点至2.105%,7天品种涨7.7个基点至2.871%,14天品种则跌3.7个基点至2.79%。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则显示,大多数品种继续回升,呈现涨多跌少局面。其中隔夜利率上涨41.7个基点,报3.25%,创6周来高位;7天利率下跌6 .2个基点,报3 .338%;14天利率上涨18.9个基点,报4.039%;1个月期利率下跌9.75个基点,报4.1555%。

   继周二(2013年2月5日)向市场注入天量资金后,央行周四再度延续天量操作,展开4100亿元14天期限逆回购,中标利率持平于3 .45%。至此本周逆回购规模达到创纪录的8600亿元,净投放规模则高达6620亿元,为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单周最高水平。央行网站2013年2月8日公告,人民银行本周四通过14天逆回购向银行间市场注入资金4100亿,本周到期逆回购回笼资金1980亿,央行本周将净注入6620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将有1980亿元逆回购到期,较上周增加770亿元,环比增加约六成。其中包括2月5日的180亿元28天期品种、800亿元7天期品种以及2月7日到期的1000亿元7天期品种。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认为当前流动性很宽松,逆回购注资再增量已无必要。而逆回购资金期满后,银行机构需要缴还,这一点并不同于降准。因此,央行力图减少2月份之后的银行头寸压力,将“借钱还钱”都控制在1月份内完成。央行灵活调整近期逆回购期限,避免跨月还款正是体现了这一因素。据统计,下周到期需缴款逆回购尚有1500亿元,但1月份最后一周明显缩减为200亿元,2月份第一周则为180亿元,第二周进一步减少为零。不过,由于月内还有3至4次的公开市场操作,到期逆回购规模仍会小幅增加。资金面在2月份面临窘态时,央行有望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除了避免月末资金面的非正常波动外,也可以为春节后陆续开工的建设投资提供信贷等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