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十期《小说月报》上的小说作品相比,我觉得这一期的小说明显要好了许多。
在第十期,就转载了胡学文的《无边无际的尘埃》,这一期又有他的《风止步》,我觉得一个杂志对一个作家的青睐,只能说明除了他的作品好之外,还有就是他的风格适合小说月报,我挺高兴的,为胡学文高兴,为河北的作家们高兴。
作为头条的《风止步》,在我还没有阅读之前,文友刘世帅就迫不及待的发来了他的阅读感想,我认为他的感觉是对的,他的理解也是深刻的。我匆匆读完之后,一种巨大的悲哀攫住了我的胸口,这的确是一个拯救的故事,人物性格都达到了极致,无论马秃子、王梅花、吴丁,还有出现的王梅花的儿女,他们的都走向了生活的极致,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是我们这个集体的,像刘世帅所言:需要拯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很佩服作家对生活的洞察力,这篇小说达到了很高的深度。放在头条,值得。
乔叶的《在土耳其合唱》,我认为这是一篇反思的作品,小说在叙说土耳其人物和风土人情的时候,无时不刻地在反思我的社会和生活。我喜欢彭亮这个人物,也喜欢他对中国提出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我喜欢这样的题材,域外风情的作品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思索,比如第九期的《猹》。另外,我很喜欢这篇的叙述语言,这在阅读乔叶的其它作品时好像还没有过。
海飞的《麻雀》,是写谍战的。在出现了《潜伏》之后,我觉得谍战作品很难出之左右了。谍战作品不好写,需要了解历史,人物,还有当时的环境等等,我想每个写过去题材的作家都很不容易。这篇《麻雀》看上去作家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构思和人物设置上也有独到之处,但阅读起来并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我想问题可能出在语言或者叙述上。我记得原来曾读过他的《我叫陈美丽》,那篇的语言明显要好于这篇,可能跟题材有关吧
短篇中最喜欢的是蒋一谈的《林荫大道》,通过有钱人和有文化人的对比,让人对这个世界有了深深的悲悯。这篇小说给人的思索是巨大的。不管是夏慧最后的裸睡,还是苏明的醉酒,在3000万别墅面前,他们无法真正的抬起头来,他们内心的落差是巨大的。这篇作品最成功的是人物的心里描写,我喜欢这篇小说的节奏,语言很有弹性。
叶弥的《逃票》,写得是过去那段难忘岁月里的生活片段,按说这样的题材应该是压抑的,可是读完通篇,小说给我的感觉却是轻松的,甚至有一些温暖。几次逃票写出了人性中的弱点。人物的命运在瞬间就完全改变了。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不管是有良知还是没有良知的,在贫穷面前,活着才是唯一的选择。这篇小说以小点大,角度较好。
喜欢的短篇还有马金莲的《项链》。我一直喜欢马金莲的小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题材都不大,但都能写出人间的美好,而每个人物又都让人过目不忘。这篇小说写得好像就是我身边的故事,但在作家的手下,却有了让人惊心动魄的感慨。这就是功力。
王保忠的《借宿》,我看了两遍,才弄懂了其中的来龙去脉。什么叫小不忍则乱大谋,两个潜伏的特务,通过“借宿”这样一个情节,暴露了身份。故事是简单的,但是作家的描写却是细腻的,题材很新颖。
另外两篇也不错,不再赘述。(1260字)(20131113)
2013年第11期《小说月报》简读
评论
12 views